谈音乐对学生的意义

谈音乐对学生的意义

ID:42879005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谈音乐对学生的意义_第1页
谈音乐对学生的意义_第2页
谈音乐对学生的意义_第3页
谈音乐对学生的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音乐对学生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音乐对学生的意义市郊中心完小彭妍[摘要]音乐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是勿庸置疑的,原因就是因为音乐在审美教育宇占有着突出的优势地位,具体体现在:音乐的形式更能激发人们的审美兴趣,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它的特点更利于完善审美的心理结构;它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多层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审美教育更深入地发展。基于这些优势,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能忽略音乐这一门艺术。[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优势学生音乐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在实行新课标之前,音乐教育更多单纯停留在音乐的“辅德”、“益智”的层面。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兴起,音乐教育的本来面目逐渐被认清,成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在审

2、美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一一这也是音乐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所在。优势之一:音乐的形式更能激发人们的审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引人入美之殿堂。笔者认为,音乐之所以更能激发人们的兴趣是因为它体现出与其他艺术不一样的特性:其一,音乐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声乐、器乐等。它们可从不同的角度派生出多种种类。单就风格而言,同一国家不同民族有多种风格。形式上的多样化,使人们在不同特点的音乐中体会“对比”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其二,音乐具有情感性特征。音乐用形象化的形式表达人类只可意会不可用文字来表达的情感,欣赏者通常能在音乐中找到喜、怒、哀、乐,而这种情感上的

3、共鸣与贴近,激发了欣赏者的兴趣和主动欣赏的欲望。其三,音乐是人类精神之花的自由绽放,符合审美接受的心理。审美教育之“自由性”、"非强制性”、“自我完善性”等特点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问题,要达到美育的目的,它不是靠背诵审美理论的条条框框或单纯的逻辑推理与知识占有。人们追求它、喜欢它、接受它的感染与熏陶的前提是在轻松的、自愿的状态中。音乐以形象形式引导人们进入自由、轻松的境地,使人们保持长久的欣赏兴趣。所以,学习音乐可以完善学生人格,使他们成为具有艺术品味和艺术鉴赏力的人。优势之二:音乐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易于被人们接受有人曾在商科类院校中作了一次全院的选修课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倾向。

4、全院选修课总人数4200人,其中音乐选修生1420人,占总人数的33.8%。在对84份新生档案进行调查时,“个人爱好和特长”一栏中,有77人填写了与音乐有关的爱好,占调查人数的91.6%。这些数据显示,音乐接受者具有普遍性。这种现象的产生从客观上来讲不外乎如下几点理由:其一,欣赏音乐不受时空限制。我们可在想欣赏的时候,欣赏到从古至今,从中至西的自己理想的音乐。其二,不因性别、年龄的差异、贫富悬殊而受限制。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音乐,不分男女老少尽可选择,受经济条件制约程度,较其他艺术而言要小得多。一片树叶、一支竹笛、一把老式收音机都可作为欣赏音乐的媒介。其三,现代传媒技术的髙度发展,音乐的

5、传播途径更为广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从电脑上下载多种音乐,从电视屏幕上观看音乐专场晚会等。音乐为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兴趣场所,它的受众的普遍性,也为审美教育创造了施教的广阔空间。优势之三:音乐的特性更利于完善审美的心理结构审美的心理过程是以各种心理要素相互渗透、相互综合、相互推移的合乎规律的心理运动。审美心理的结构主要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四种要素所构成。音乐艺术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强化审美的心理结构。如:1、音乐作为听觉艺术使审美感知能力更具有敏锐性。“感知”是审美的心理基础。人要感受美的对象,就必须直接去接触对象,去感知对象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因为美的

6、对象都具有感性形象,都具有一定的状貌与外在特征,所以要感知美的对象,就要对色彩、声音等有所感知,否则就引不起情感体验,不会有美的感受。人的感觉可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种,其中的视觉和听觉则被称为“审美感觉”的核心,最主要的审美感官。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就认为美是“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所以在审美活动中,视觉与听觉是主要审美感官,发挥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对审美的生理和审美的心理感知起着训练和强化的作用。人的大脑两半球被中央沟和外侧沟划分为若干“叶”,如:额叶为运动区,枕叶为视觉区,顼叶为听觉区等。通过音乐,我们可以听到其中节奏的强弱、速度的

7、快慢等多元素的交织和变化。音乐的极具情感性又使人们乐于接受这种听觉的训练。颍叶受到这种比较强烈的、典型的、愉快的刺激,久而久之,接受音乐听觉刺激的人会显现出一种才能。即:对音乐与旋律、音乐与和声、音强与节奏的知觉判断,使之具有“感受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语),审美的心理感知能力不断增强,转化为一种更为高级的溶入了联想、想象等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的心理活动。关于审美的感知能力,不同的人对审美对象的感知有强弱之分,而感知的强弱是衡量人们审美能力的标准之一。音乐艺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