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练习

2017年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练习

ID:42972746

大小:74.8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2017年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练习_第1页
2017年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练习_第2页
2017年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练习_第3页
2017年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练习_第4页
2017年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屮,介绍了20世纪屮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从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的标准先后有“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有身段的才女”等,出现这些标准的原因不包括•()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B.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运动发展C.屮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D.妇女已完全摆脱了夫权朿缚2.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屮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2、。民国时期,乔家大院西北院进行改进,占用原来的厨房建成客厅,并按异国风情加以装修,又把IH厕所改造成“洋茅子”新院的窗户全部安装大格子玻璃,装饰仿造西洋式,美观大方,别具一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是()A.设计精巧,建筑考究B.彩饰金装,工艺精湛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D.内涵深刻,名扬三晋3.《管子•君臣》中说:“衣服所以表贵贱也”,成语“衣裳之会”、“衣锦还乡”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服饰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以下关于中国社会服饰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古代社会服饰最主要的功能是区分等

3、级秩序②辛亥革命解放了屮国人的思想,西装在屮国流行开来③鸦片战争后西方簡品的涌入推动了屮国服饰的变迁④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的服饰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4.“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惜”“nozuonodie”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B.大众文化的FI益庸俗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來越大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5.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屮国电影的制作屮心,当

4、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屮,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6.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

5、,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拉近了与欧美国家的距离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③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④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A.②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1.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看重项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

6、15.513.9学历10.611.712.625.3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2.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

7、在无线电和电视时代,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与此同时,人们的闲暇大多花在“嬉戏逗趣的活动”上,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精神生活的无产阶级化。这反映了()A.无线电和电视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B.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进步的毒瘤C.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没能避免人们精神的空虚D.工人阶级作为无产者的阶级属性暂时难以改变4.晚清《点石斋画报》某文屮说:“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Z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英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

8、男,《易•系辞上》传口:'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中可以看出()A.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屮国传统的阴阳Z道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1.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蹺樱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