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阅读 (3)

我爱阅读 (3)

ID:42997943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5

我爱阅读 (3)_第1页
我爱阅读 (3)_第2页
我爱阅读 (3)_第3页
我爱阅读 (3)_第4页
我爱阅读 (3)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爱阅读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爱阅读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执教者:丁思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阅读图书,学习初步阅读图书的方法,了解小猴子下山后得到了许多东西,最后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师生共同阅读,小组学习,独立阅读等方法阅读图书,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  情感与价值:在阅读中懂得:做自己,最幸福。引导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获得快乐幸福。 教学难点:阅读图书及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会读书吗? 

2、 用自已喜欢的语气读这句话-我爱阅读。2、介绍自己看过的课外书:我会说:我读过(               ),这个故事主要讲(                     )。3、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看课外书,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让我们快乐,读书让我们获得力量。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几个经典的动物故事吧!二、阅读《小猴子下山》1.预设问题:有人读过这个故事吗?(1)请你来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2)生说。(即时评价:恩,看过的故事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老师觉得你很了不起。掌声送给他!/有点忘记了是吗?没关系,老师觉得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已经很棒了!)2.生初读故事。从刚才这位小朋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小猴子下山经过了许多好地方,看到了许多好东西。其实这个故事啊,就在我们课本的第166页,认真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做点记号,标一标自然段,不认识的字请教拼音,边读边想:小猴子下山先到了哪些地方?最后怎么样?3.了解小猴子的下山路线。故事读完了。题目也出来了,你知道小猴子下山先

4、来到哪里,再到了哪里,最后怎么样?小猴子下山,先来到 (        ),再走到(             ),又走到(          ),往回走的路上它看见(          ),小兔子跑进(          ),最后小猴子只好(          )  。4.指名学生口头回答。同意他的说法吗?真棒!看来刚才大家都读得非常仔细。5.看图说话: 小猴子下山,先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6、读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小猴子

5、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吗?是呀!那么多的东西,就因为小猴子看到一样新的就丢了旧的,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从小猴子那难过的表情中,我们相信他一定次的教训了,我们从小猴子身上也一明白了这个教训,是吗?如果发现有这样的小伙伴,你就可以给他讲讲这个故事,7、课中操课件出示儿歌:“小猴子,下山来,掰玉米,摘桃子,抱西瓜,追兔子,见了一样扔一样,空着双手往家走。”)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吧!三、阅读《象鼻桥》和《咕咚来了》1. 过渡:阅读完《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让我们继续走进小动物的童话城堡。2.请你借助拼音,自读

6、小童话《象鼻桥》和《咕咚来了》。想一想:这两个故事的主角是谁?你最喜欢哪个故事?3.交流阅读收获,教师评点小结。四、 小结1、今天这节课,我们阅读了几个有趣的动物小故事,对一些小动物有了更多的了解。“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阅读课外书只是刚刚起步,希望大家能多阅读一些好的课外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2、最后向大家介绍几本好书。•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365夜动物故事》《木偶奇遇记》•        杨红樱《一只会笑的猫》《森林谜案》《小蛙人游大海》《流浪狗和流

7、浪猫》等张彩霞:这节课注意激发阅读期待,把猜想、想象、补充故事引入阅读的过程,让孩子成为故事里的角色,通过孩子的阅读来补充、丰富、创生原作品的内容与意蕴。国外有一个“空白理论”。说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阅读是一种创造过程。这节课用生动的课堂比较形象地诠释了阅读的对话性质和创造性质。我们都标榜阅读是对话也是一种创造。丁老师关注了孩子阅读的创造性。陈月娟:丁老师这节课的指导是恰到好处的。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角。老师是服务,学生是在发展。老师是在欣赏孩子,给孩子阳

8、光,让孩子去灿烂。我常常想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书籍浩如烟海,堆积如山,好书到了寻找读者、选择读者的时候,在这样一个好书找读者的情况下,我们老师的作用就更大了。她把好的作品和孩子之间架起桥梁。如果不通过丁老师,这作品就很难进入课堂。于宾:从学生的阅读状况来看,这节课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追求阅读本身的快乐比追求读后的感悟更有价值。但我感觉到,孩子比较紧张,似乎没有进入到比较自由宽松积极的听读状态。为什么?可能是看大屏,耳朵听,他们自己手上没有纸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