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

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

ID:43016692

大小:3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23

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_第1页
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_第2页
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_第3页
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_第4页
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_第5页
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_第6页
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_第7页
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_第8页
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_第9页
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_第10页
资源描述:

《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做真实的自己——泰戈尔的《戈拉》2012年09月24日18:32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2、评论(41)标签:名著的启示  小说也谴责思想偏激的社会团体。这类团体不仅压抑成员的个性,还损害成员的个人利益,常常在无形中给成员们套上了精神枷锁相关报道民族主义和道德理想——泰戈尔的《家庭与世界》米琴

3、文  “做真实的自己”,就是做事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真情感,以及内心里的真正愿望或倾向。因为父母、朋友以及所处社会圈子的压力和影响,丧失真实自己的人比比皆是。不了解真实自己的人,在发现真实的自己之后,常会

4、感到原先想象的生活意义变得虚假。然而,一个人即使发现了真实的自己,要完全做真实的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印度文豪泰戈尔的小说《戈拉》中,印度青年戈拉和他的密友毕诺业,都曾因丧失真实自己而误入歧途,又因为发现真实自己而得到充实、美满的生活。戈拉的故事富于戏剧性和象征意义,毕诺业的故事则更有普遍的实际意义。虽然小说以“戈拉”为书名,但全书的主要情节和一半以上篇幅,都是围绕毕诺业展开的。如果戈拉代表领袖式人物,毕诺业则代表普通人。  《戈拉》于1907年至1909年在杂志上连载,1910年出版单行本。当时,印度民

5、族解放运动正掀起高潮。通过《戈拉》,泰戈尔表达了他对民族前途的思考,以及刚形成的宗教哲学思想。他专门探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小说《家庭与世界》,则出版于1916年。  《戈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其中包括民族主义者、崇洋媚外者和胸怀宽广的思想者。戈拉是狂热的爱国青年和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只要有人对印度稍加批评,都会气得受不了。一听见有人嘲笑自己的同胞,他便激动得要咆哮起来。他本来倾向于比较开放、现代的梵教,可是自从看到西方传教士批评正统印度教,就变成了忠实的印度教信徒。这可以看出,因为偏激思想的影响,戈拉压

6、制了自己内心的真实倾向。戈拉做出了一系列过激的,和自己内心情感对立的行动。为了表明自己维护种姓制度,他复旧地在额头上黏上了自己种姓的印记(他家属于最高种姓婆罗门)。为了保持自己的印度教徒的纯洁性,他甚至不惜伤害自己母亲的感情,拒绝和母亲一起吃饭,因为给她做饭的侍女是基督徒。为了维护印度教的传统,他还决心要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友谊。因为,他爱的姑娘是梵教社团的成员,而他最亲密的朋友和信梵教的姑娘结婚了。  可是,就在准备接受古老的印度教涤罪礼,变成苦行者,即最纯粹、最彻底的婆罗门时,戈拉得知自己根本不是印度人,而是爱尔兰

7、人的后裔。他的父亲,是被起义的印度士兵杀死的;他的亲生母亲为他的印度养母所救,生下他后也死了。他根本不是婆罗门,不属于任何印度种姓,因此也根本没资格当印度教的教徒。他以自己为表率,所做的一切维护印度教传统的努力,都失去了意义。他以前为坚守原则所做的牺牲,比如牺牲亲情、友情、爱情,都变为人为的负担,甚至是误入歧途。这说明,人们自以为意义重大的使命,很多时候可能并没有真实的基础和意义。  戈拉的故事也说明,偏激的思想和激进情绪,会扭曲一个人的本性。他的印度母亲曾告诉他,自第一次把刚出生的戈拉抱在怀里,她就和印度教的清规

8、戒律决裂了。她不再在乎什么种姓的贵贱,并且也开始接受基督徒。那是她的善良本性使然。戈拉很爱印度母亲,并一直受到她的影响。但是,知道自己真实身份之前,戈拉因为陷入偏激情绪,根本不能理解母亲对基督徒的态度,更未能听从她的教诲。戈拉的养父,也一直在劝阻他对印度教的狂热。虽然养父信奉正统印度教,但他知道戈拉的血统不被印度教接受,并且认为戈拉的思想更适合梵教。在父亲的劝阻下,戈拉也一度怀疑,自己想象的生活意义,可能只是自己的幻觉,并不符合自己的本性。他明白,如果自己背了一个人为的包袱,那就很难在生活中有任何成就。可是,在发现

9、自己的真实身份之前,因为偏激的情绪,他一直未能放下这个人为的包袱。  发现自己真实身份以后,戈拉恢复了自己的本性和真实倾向。先前存在于他内心的种种矛盾,也迎刃而解。他的内心矛盾,主要体现在如何对待印度教的传统。实际上,他并非真心拥护印度教的旧传统。因为对英国的一切都怀着强烈对抗情绪,所以他绝不同意用西方标准衡量印度文化。他维护印度教旧传统,带有向英国人挑战的意思。戈拉并非全部认可旧传统,也有所保留。特别是下乡和贫苦印度农民接触后,他看到农民因为遵循古老的传统风俗、清规戒律,难以改变自己的悲惨生活状态。他也看到,一些

10、人正利用传统制度、习俗作为武器,去吸别人的血。他感到,旧传统实际在制造本民族内部,人与人的分裂,并且阻碍人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是,他又怕攻击传统会让印度人失去民族自信,所以在保护旧传统上表现得非常过激。  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后,他同时感受到了超乎种族、文化等方面的真理,也因此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偏激思想。他感到像养母那样不分种族、种姓,没有仇恨的人,才是印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