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模式研究

“体教结合”模式研究

ID:43024090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5

“体教结合”模式研究_第1页
“体教结合”模式研究_第2页
“体教结合”模式研究_第3页
“体教结合”模式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体教结合”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教结合”模式研究“体教结合”模式研究摘要:计划经济时代,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对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面临着诸如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出路、后备力量补充等许多问题与挑战,在举国体制下探索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多种实现形式势在必行,体教结合正是顺应了这一现实需求而产生的。体教结合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领域和竞技体育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与实践,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它在推动体育事业深化改革,促进新型竟技体育体制的建立,实现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竞技体育队

2、伍的综合素质,拓宽人才培养领域都起到了重耍作用。可以说体教结合是持续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改变运动员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关键词:体教结合竞技体育教育运动员在众多实施体教结合的学校中,尤以清华大学最为突出。具有悠久体育传统的清华大学,积极探索以大学为基地、横向与体育系统合作、纵向与中小学衔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新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批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已崭露头角。他们自1998年建队以来已获得过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和冠军杯赛等多项冠军。实践证明:清华“体教结合”的试验在于探索我国竞技体育体制

3、的有益补充形式,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新途径。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模式,“体教结合”还需要更多新的探索尝试。而在实践中,体教结合确实存在多种办队的模式。因此,本文对“体教结合”办队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促进新型竞技体育体制建立提供参考。体教结合的模式就是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相结合以培养竟技体育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既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又遵循教育规律的一种新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体教结合模式一经出现就具有强大生命力,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模式:1创办体教结合的体育运动学校它是由体育

4、局和教委合作创办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局和教委共同负担经费。体育局负责运动训练选派教练,教委负责文化学习。例如:北京东城区在地坛体育场两家联合成立了具有体育特长的“和平北路体育学校”O区政府投资改建校舍添置教学设备负责教师一半工资并负责选派文化课教师。体育局负责教师的另一半工资并将地坛体育场让出同吋选派教练员。现已有小学一年级到初三12个班级中的全区体育尖子400余人。正是凭借这-•优势1998年在市运会上东城区获得的134块金牌中该校获83块。2创办体教结合的单项学校这是体育局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采用“高岗填土”的方法建立单项体育

5、特色学校,培养单项的竞技体育人才。由于这种特色学校往往是重点学校,业余训练的场地设备有保证,学生各方面素质较高,升学压力小,业余训练可以顺利展开。例如,上海位育万体网球学校在上海市体育局及上海市徐汇区体委支持下在位育中学成立网球学校,招收11名初中部学生,特招两名高中部学生。3体教联手共建体育特长班这是体育和教育系统联合在领导机构、办班人数、项目、课程、经费管理等诸多方面达成协议共建体育特长生班,招收区内的体育尖子集中到某校的某班,便于集中教学和训练,保证教育和训练两不误。北京朝阳区呼家楼中学就在体委和教委支持下建成了体育特长

6、生班连续三年招收人数达120人使该班很快进入正常运转,其中40名学生在98年市笫十届运动会上得到14枚金牌。4合并打造体教结合品牌名校这是体育和教育系统在“实施优质资源有机整合,开创体教结合崭新格局”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将两校合并。如上海宝山区少体校自身的一批传统重点运动项目如击剑、举重、射箭、自行车、手球与围棋等与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的上海市同洲模范学校强强联合,打造了“体教结合”的品牌名校。少体校整合同洲模范学校的优质资源,成立“体教结合”小组,本着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的指导思想,初步构建了培养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有效模

7、式。5依靠社会共建单项俱乐部这是体育和教育系统与社会一起联手在学校屮成立单项俱乐部。这也是体教结合一种新形式。它的优越性在于不仅依靠两个系统而且面向社会,争取社会的支持。由于体教结合的优势,社会也比较信任,乐意投资。在资金筹措、场地设备及就学等方面且有较大优势。例如北京朝阳区体教两家与华亚飞鹰足球俱乐部在金盏中学成立了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社会出资200万,区体委出资20万,并选派教练,在业务上给了支持。教委负责提供学习、教师、食宿等。取得较大成绩,1998年已为北京国安俱乐部输送了24名二线队员,俱乐部也有三个年龄组100多人。

8、6高校建高水平运动队这种形式解决了大学生年龄段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矛盾,并且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决定,当时审批了57所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至今已有100所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最突出的就是清华大学办跳水队获悉尼奥运会冠军。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