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李广平

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李广平

ID:43085985

大小:973.50 K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9-29

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李广平_第1页
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李广平_第2页
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李广平_第3页
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李广平_第4页
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李广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源性猝死的防治-李广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8第二届齐鲁心肺脑复苏及胸痛论坛心源性猝死的防治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李广平2008-12-06山东·济南1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1966年Kuller等提出了心脏性猝死的概念1997年Braunwald完善了SCD的定义。定义:将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1小时之内发生的不可预料的死亡定义为SCD。2SCD的临床流行病学临床证实的SCD发生率并不很明确,SCD发生率在0.36‰~1.28‰之间。据文献报告,美国每年发生SCD大约35万例,占人口总数的1‰。来自我国北京的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数字表明,SCD的男性平均发生率为1

2、0.5/10万,女性平均发生率为3.6/10万。据估计我国每年发生SCD超过55万例,实际发生数字可能更高。3SCD的临床病因学概述大约75%~80%的SCD是由于恶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的,仅少部分(大约20%)是由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引起SCD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缓慢性心律失常则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房内传导阻滞和房间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分成房室结阻滞、希氏束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分成左束支、右束支、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阻滞)等。4SCD的临床病因学概述与SCD有关的心律失常既可以是由于器质性心

3、脏损害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一过性因素引起,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严重的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等SCD最常见的病因为冠状动脉疾病,2/3的SCD与冠状动脉疾病及其并发症有关。5SCD的临床病因学概述与心律失常猝死可能直接相关的电疾病:Brugada综合症、LQTS、ARVC/ARVD、可能与心律失常猝死直接和非直接相关的疾病:马凡氏综合症、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主动脉夹层、…可以导致猝死的其他疾病: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电解质紊乱、….6快速性心律失常与心脏性猝死7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VT和VF是导致SCD最主

4、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也是临床上最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学十分复杂,除了心脏病本身可以引起VT外,其它系统的许多病因也可以引起VT。就心脏原因引起的VT而言,几乎所有的心脏病都可以发生VT。此外,还有一部分VT并不能提出其真正的病因而被称为特发性VT,而这部分特发性VT并不少见。特发性VT极少导致SCD。8室性心动过速VT的最常见病因仍为冠状动脉疾病,其余为心肌病、高血压病、瓣膜病等。有文献报告,几乎所有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后都发生过室性心律失常。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发生VT的机率仍很难有确切的数字。临床上诊断VT的病因是比较困难的。9室性心动过速VT

5、的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其轻重程度既依赖于VT的基础心脏病状态,也取决于VT的频率。心脏功能越差,VT的频率越快,持续时间越长,症状就越明显。有较严重症状者常是发生于持续性VT,甚至发生SCD。很短阵的VT一般症状较轻,可仅有心悸感。10心室扑动/心室纤颤心室扑动和VF是最恶性的心律失常,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临终前的心律失常表现。VF大多数发生在有严重心脏疾患的病人,可以直接发作VF,也可以是发生在VT之后。部分VF发生在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人,称之为特发性VF。特发性VF的病因不详,部分可能与亚临床表现的心肌炎、心肌病有关,也可能就是临床未能诊断的Brugada综合

6、征,或年轻人心脏性猝死综合征等。11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12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Brugada综合征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13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VT是指VT伴连续变化的QRS形态,节律不规则,频率>200次/分,一般持续10个心动周期以上根据QT间期的长短可将其分为两类: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VT(TDP)短QT间期或QT间期正常的多形性VT14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性VT是多形性VT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心电图特点为QRS波群形态多变,主波方向沿等

7、电位线上下扭转,故此得名。在先天性或获得性QT间期延长的基础上发生,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由于控制心脏钾通道或钠通道基因突变所致。15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多与药物、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脑血管意外和严重心肌缺血有关,少数原因不明。诱发QT间期延长的常见药物有Ⅰa、Ⅰc类和Ⅲ类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红霉素类药物。16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ARVD或ARVC)是由DallaVolta氏1961年首先描述1976年正式命名以VPB/VT/VF等心律失常为突出表现的右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