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植树问题》评课稿

同课异构《植树问题》评课稿

ID:43087930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5

同课异构《植树问题》评课稿_第1页
同课异构《植树问题》评课稿_第2页
同课异构《植树问题》评课稿_第3页
同课异构《植树问题》评课稿_第4页
同课异构《植树问题》评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植树问题》评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同题异构课《植树问题》的评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下面由我对今天两位老师同课异构的《植树问题》进行点评。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利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植树问题是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同题

2、异构就是同一课堂,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构想,不同的教学方式,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以课例研究的课例研究活动,因为这种模式是多人参与,这样就更能展示更多人智慧,而且多人同时进行上课,对比性更强,那么就更具有研讨意义。因为有一句话说的好:教不研则浅。今天两位老师上的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这节课,我认为有许多共同的闪光之处,又有明显的可比性。无论是哪方面都值我们很好地对照思考,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两位老师做课的共同的优点1、把枯燥的数学理论,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本节课由观察图片、插秧

3、、栏杆、军人队列、路灯、课中举例生活中哪里有间隔及创造间隔。所有的学习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了学生认知的起点,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概念剖析清晰,注重学生体验。例如:黄老师对重点词“间隔、两端要种”的解释到位,还有在教例1时,得出答案,要求验证,不同方法画图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对植树规律的得出了实践性的体验,加深了对这个规律的理解。

4、3、课堂调空、控游刃有余,注意知识的挖掘和提升在得出两端要种规律后,黄老师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植树问题中应该还有哪几种情况,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研究出他们的规律吗?这样植树问题由一种情况扩展到3种情况,从而本节的知识进一步得到了拓展。4、学生方面,学生上课热情高,主动参与,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间和空间。5、黄老师整节课语言生动、风趣、教态亲切有感染力,一节课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得上下来。6、两节课都非常注重指导画线段图的画法。画线段图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确实能帮助分析题意作用,能使问题直观化,能有效提高学生解答

5、问题的能力。可是画线段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里老师注重指导把抽象的植树问题有画线段图表示来帮助理解,这点做得很好。二、两节课的对比性(一)教学结构不一致。第一节课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找出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而第二节是从抽象的应用题入手通过画线段图从而发现出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段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个人认为第一节课能善于预设学生对间隔这个抽象概念容易出差错的现象来入手,而且能采用很直观的五个手指入手,这点我认为预习的很好,而且也能采取很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二)教学内容密度安排不一致。第一节课

6、的教学密度偏大,第二节课教学密度恰到好处。第一节,首先为了分析间隔这个较抽象的词语,用了手指、小朋友列队以及天安门12根柱子三个实例找出规律,简单问题复杂化了,用学生不易理解的间隔一词来导入这很好,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适当解说就可以了,没必要小题大做,从而照成让费时间,而且学生听得没意思,不够挑战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跟随慢慢下降了。后面又设计了楼梯、电线杆的例子,又有求棵数的、求全长的、求间隔数的,还有拓展题等等,虽然实小学生总体素质会较高一些,但是《植树问题》这个知识内容本身就比较抽象,所以内容太多会照成消化不了,灌输太过

7、于多学生听得闷,老师也越上越着急,从而师生的互动也就受到了影响。而第二节的内容就明显单一一些了,练习题都是求棵数的问题,没以逆运用形式出现,这能结合教材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预设教学密度,以至学生回答积极,学生反馈到位,学生学习效率高,这点值得学习。(三)教学导入方式不一致。第一节用猜《手》的谜语导入,将为后面观察五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做准备;第二节是问学生3月12日是什么日子直接导入主题,直接为下一环节的植树问题求需要几棵树做准备。这两种情况虽然都不相同,但都能结合下一个环节顺利过度。我认为都是能紧扣主题,并都是直接为后一环节做

8、准备的,都是可以的。(四)教学板书设计理念不一致。第一节课能把书上的重难点知识(间隔数=棵数这一规律特点)写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学生对照和记忆。而第二节的板书除了课题,其它的均为学生的上台板演作业。些时本人想质疑:学生上台板演的作业能否替代老师的板书设计?三、我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