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力的合成教案

B力的合成教案

ID:43161519

大小:118.9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8

B力的合成教案_第1页
B力的合成教案_第2页
B力的合成教案_第3页
B力的合成教案_第4页
B力的合成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B力的合成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力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2)理解共点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2、过程和方法(1)通过模拟“泗水拔鼎”情景,用一个力等效替代两个力,感受等效替代这一物理方法。(2)通过学生猜想互成角度二力与等效替代的一个力的关系,进行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过程,认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木环节:猜想f实验结论。(3)通过学生对“泗水拔鼎”的解释,感受物理实验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模拟“泗水拔鼎”活动,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兴趣

2、和学习的热情。(2)通过合作完成实验探究,激发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眾则【教学难点】三、【教学准备】学习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2人一套,共24套):。(1)绘图板(1块)、8开白纸(1张)、图钉(5枚)、橡皮筋(1根)、弹W(2个)、有刻度的三角板(2个)、20cm绳套(2根)、铅笔(1支)、计算器(学生自带)。(装置参考教材例图)(2)拴两根线的200g钩码。2、演示实验器材(1)30kg的杠铃片和两根长绳;(2)DIS实验装置: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两个力传

3、感器、力的合成演示仪、钩码、细线;(3)投影仪(4)自制平行四边形模型3、自制powerpoint幻灯片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四定"-行形IIIII--平边、合力范围求合力2、教学流程说明情景I模拟“拔鼎”模拟“泗水拔鼎”的让学生参与提杠铃片,引起对“泗水拔鼎”失败原因的思考,力提起杠铃片的效果是相同的,提出“等效替代”的概念。问题I设问在肯定提起杠铃片的效果相同的同时,观察不同组别在提杠铃片时的差异,设问:为什么两个力的夹角很大时提不起杠铃片?活动I学生实验1让学生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钩码与一个弹簧秤拉钩码,亲身体验并读

4、出R、F2>F,发现F并不是F]、F2的代数和或差。活动II学生实验2引导学生为什么要把竖直平面的问题转化到水平面上来研究,用给定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测出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图示,观察F与R、F2间的关系,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探究,加以验证,最后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活动III模型演示通过演示平行四边形模型,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活动IV分析、解释课堂练习作图,通过图形完成对本节课开始的疑问“泗水拔鼎”问题的解释。3、教学主要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借境激疑。从教材“泗水拔鼎”故事情景入手,

5、让学生模拟“拔鼎”(即提杠铃片),从而提出问题,感悟等效替代的思想。第二环节,实验探究,寻求规律。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采取有控开放的实验探究形式,探究F与Fi、F2的关系,大胆猜想,然后检验猜想,归纳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第三环节,自主活动,运用规律。通过演示平行四边形模型,进而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完成对“泗水拔鼎”等实际问题的解释。4、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借境激疑情景用powerpoint幻灯片显示汉代石刻画像“泗水拔鼎”情景,配《水经注•泗水》文字记载。疑问:拔鼎真的如此困难吗?请同学们自己来试-试!模

6、拟“泗水拔鼎”情景:在中间走廊里放一个25千克的杠铃片,和当于大鼎,将其系在两根长的绳中间,地上事先画出两条线代表河岸。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推荐两个力气大的男生上来,站在线外用最大的力没有拉起大鼎(见图一),成功模拟了“泗水拔鼎”情景,“为什么拔不起來呢?”同学们心中会产生疑问。真的没有办法提起来吗?(2)如果河窄一•些,再试试,他们缩短绳子提起了大鼎(见图二)。请其中一位同学比较一下两次用力的大小。第二次力小一些。(3)要想一个人提起大鼎行吗?再请其中一位同学将大鼎竖直向上提起(见图三)。“为什么河变窄了用较小的力却能拔起來呢?”F.f2观

7、察图2和图3,问同学发现了什么问题?同学们相互交流感受与想法:一个力可以产生与两个力共同作用时一样的效果。即R、F?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因此Fi、F2可以用F来替代。powerpoint幺J灯片显示强调作用的等效性,若作用效果不一样则不能替代。(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引入课题:其实很多情况下,存在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我们很想了解怎样用一个力等效地替代这些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也就是找到F与F]、F2的关系。现在每张桌子上都有钩码,同学也可模拟上述三幅图的情景,用弹簧秤拉桌上钩码进一步加以体验。请同学们知道使用弹簧秤的

8、注意事项吗?读出一个弹簧秤拉时F的大小并记录,改用两个弹簧秤拉,Fi、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作用的效果相同。不断变换两拉力的夹角,观察R、F2的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