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

ID:43162197

大小:332.31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0-01

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_第1页
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_第2页
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_第3页
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_第4页
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级)《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近五年全国高考命题的考查角度年份文体考查角度2002唐诗一首语言、内容2003唐诗一首语言、表现手法2004宋词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2005唐诗一首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2006唐诗(实为多首)形象、语言、情感、表达技巧、抒情手段、写景方法、内容理解一、从重点词语处置疑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

2、地鉴赏诗歌。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故用“铺”更准确、形象。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

3、、舒适之感。二、从关键语句处置疑所谓的关键语句,多指诗词中的“诗眼”句,即能揭示诗的主旨、艺术内涵的语句。这些句子多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等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关键语句,深入地剖析,才能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深入地把握全诗内涵。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

4、诗词的关键语句。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示了诗的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是无休止的绵绵秋雨,更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三、从诗词意境上置疑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就能准确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所抒发的感情。因此,探

5、究诗词意境便成为考查点。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竹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常水阔知何处? 问题:(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的意境。【分析】:(1)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境界。答案: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劲厉肃杀、景的萧索、人的孤独交融在一起。不仅如此,词人有出人意料地展现一片无垠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广远

6、境界的骋望。所以三句尽管包含着望而不见的伤离愁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洗炼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四、从表达技巧处置疑古典诗歌十分注重讲究表达技巧。鉴赏诗歌,也应该辨析诗的表达技巧,而要想准确地辨析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就必须要掌握各种表达技巧及其作用,了解相关修辞,掌握相关术语。在试题的设置中,置疑点往往为描写或抒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题:诗人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分析】:此题

7、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首先该诗从视角的变化写草的有无。远远望去,隐隐泛着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来。兼摄远近,空处传神。其次,把“烟柳”和“春草”进行对比,突出具有朦胧之美的早春草色。五、从思想感情处置疑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因而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以人为本,仔细品味诗人的情感。在试

8、题的设置中,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为置疑点。阅读王安石词《浪淘沙令》,完成试题。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词中“伊吕”指辅佐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此词,正推行变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