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玉器特征及仿古和伪古玉器

出土玉器特征及仿古和伪古玉器

ID:43204502

大小:93.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0-02

出土玉器特征及仿古和伪古玉器_第1页
出土玉器特征及仿古和伪古玉器_第2页
出土玉器特征及仿古和伪古玉器_第3页
出土玉器特征及仿古和伪古玉器_第4页
出土玉器特征及仿古和伪古玉器_第5页
资源描述:

《出土玉器特征及仿古和伪古玉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出土玉器特征及古玉辨伪一出土玉器的沁色沁是古玉在墓穴、遗址中的局部环境及其相似条件下,由玉表侵入肌理的金属元素染成的二次色。古玉白化(鸡骨白)则是闪石玉发生矿物“细化”造成的,同金属元素侵入无关。沁色种类,分自然沁色和人工沁色两大类。(一)自然沁色沁,是渗入的意思。是自然界外来物质附着玉器表面或渗入古玉器所产生的颜色,包括矿物因次生变化(细化)对光乱反射而产生的白化现象。从地质学角度说,它属于经受风化作用和溶蚀作用的一种常温常压次生变化。1白化旧有“水沁”一说,即出土玉器表面出现一层似霜似雾的白色或灰白色。旧有“鸡骨白”、“象牙白

2、”、“糙米白”、“豆腐白”等名称。原因是(1)含有碳酸钙的地下水所致,是碳酸钙沉积在玉器表面所致,尚未渗入玉器内部,过去人们称为“钙化”。(2)堆积密度降低与显微结构变松,由此导致了其半透明的丧失及褪色变白。其原理和同为水的固体状态的冰与雪的差异相似。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古玉白化了的部分及原来的玉料或新鲜部分的矿物组成都是一样的。(3)火烧加热而成。2土沁古玉入土受到的沁,出土玉器的各种沁色都是土沁的结果,在不同的土壤土层中,因为受到侵染的物质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沁色变化和受沁状态。如“金属沁”、“血沁”、“衣冠沁”、“牛毛纹”、“

3、橘皮纹”等等。古玉受沁极为复杂,用简单的“土沁”是不能说清楚的,所以对受沁有各种具体的表达方法。3皮壳皮壳是指古玉沁色的厚度和颜色深浅的的一个界定词,是对沁色的外观解释和变化做铺垫的辅助词语。皮壳有一种厚厚的被包围的感觉。4包浆包浆首先是针对传世品的一个定义。是指玉器的表面由于受到空气的氧化、锈蚀以及汗液的作用,随时间的推移而自然形成的一层化合物。于是玉器出现了多种色泽,有一种自然的陈旧感。可以理解为包裹在外面的一层浆层,这个浆层包含了很多的信息:人工的盘磨,时间的氧化,身体佩戴的摩擦等,无不包含其中。5黑漆古是玉器在地下变化过程

4、中的一种沁变。关于它的成因还没有科学的解释,但黑漆古的形成和这些环境条件有关:(1)同水银、棺木、泥土有关,三者缺一不可;(2)由外向里的侵染过程;(3)黑漆古出土的级别都是大墓;(4)黄土层中没有黑漆古的玉器出土,黑土层中有出土。6水银沁水银是墓葬中用来保护尸体的,水银在土中炭化后变成碱水状,由于水银含汞,会对玉器的纹理产生沁蚀。形成过程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腐朽的棺木屑、坍塌的黑土质与大量的汞混为一体,古玉器就完全的浸泡在其中,再经过漫长的岁月,就会逐渐形成“黑漆古”。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如果水银先沁入玉器内,就是我们所说的“水银

5、沁”,水银沁入玉器内后,就阻塞了玉器结构的“呼吸”通道,其它金属离子和物质都再不会沁入。水银沁的沁色是无法盘变的。7衣冠沁腐烂的衣服和棺木沁入玉器后形成的沁色。衣冠沁的沁色非常光滑,衣服腐烂只沁表面,而不沁内里,棺木腐烂会沁入玉器的纹理。衣服1-3月完全腐烂,成屑状、丝点状。棺木3年左右可腐烂8朱砂沁朱砂为天然矿石,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的光泽;无嗅、无味。古代朱砂用于墓葬,一个作用是避邪,另一个作用是除去昆虫。古人害怕尸体被昆虫剔咬,所有的大墓葬都会在

6、落馆前在墓室的底部撒满朱砂,在棺椁内也撒上朱砂,有的墓葬可用堆积来形容,古玉器在这种环境里就形成了朱砂沁。9铁沁玉器在含有丰富氧化铁的土壤中,就容易受到氧化铁的沁入而形成铁沁。还有一种原因就是铁器出现以后,和铁器沾染的古玉容易受到氧化铁的沁入而形成铁沁。10铜沁也称为“绿沁”。古玉在土壤中受到氧化铜的沁入或接触到青铜器氧化的铜绿后,长时间受到青铜器氧化的铜绿的沁入,就可形成铜沁。二人工沁色(假沁)1造鸡骨白火烧法:当温度在800—900℃之间时,透闪石会失去晶体结构中的水,玉质结构之间产生了很多的空隙而变白,透闪石变成透辉石。2造

7、土沁将玉器表面涂以胶水,埋入黄土中,时间愈久所生之黄土沁愈似。3造血沁(造赤斑法)(1)把造好的伪古玉加热成赤色后急纳入猫、犬腹中埋入地下,一年后掘出,古玉之赤斑与真者无异。(2)加热后抹以血竭(一种中草药),凉时再烧再抹,久之形成赤斑与真者无异。(3)用血竭、紫草、透骨草各数两与玉同放入罐内满注水在火种煮之,后盘玩涂川白蜡。(4)血竭一两、密陀僧一两、卤砂数分俱为细末置罐内,满注脂油靠于火旁,另将玉器放入杏干水中煮之,数小时后,捞出放入油罐内再煮数旬,取出抹去浮光上川白蜡。4造黑沁(造黑斑法)(1)将玉用水煮热,架于铁箅之上用火

8、烧之,随烧随抹蜡油,不拘时刻,以黑斑已成为度。(2)把旧棉花泡湿将玉包住在柴火中烧,待棉花快干时再用水浇之,反复至黑斑形成。5油提法始于前清乾隆时。以火热油,半沸时以绳系玉入油中煎之,经数日后其有色。6现代快速人工沁色法(1)“烧”:用火烧或烤,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