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硼铝共渗材料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钢硼铝共渗材料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ID:4322448

大小:5.13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1-30

钢硼铝共渗材料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钢硼铝共渗材料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钢硼铝共渗材料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钢硼铝共渗材料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钢硼铝共渗材料研究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硼铝共渗材料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T10钢硼铝共渗新工艺的研究1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工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

2、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1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班级:材料012班姓名:达吾提论文(设计)题目:T10钢硼铝共渗新工艺的研究专题:论文(设计)来源:自拟题目要求完成的内容:1、通过正交试验制定共渗工艺2、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共渗层的影响3、分析硼铝共渗机理4、分析活化剂在硼铝共渗中

3、的作用5、分析渗层中铝的扩散机制6、分析稀土在硼铝共渗中的作用7、撰写图文并茂的研究论文发题日期:2006年4月3日完成日期2006年6月12日实习实训单位:地点:论文页数:14页;图纸张数: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院长(系主任):13摘要在本研究中对模具钢进行硼铝共渗,研究了硼铝共渗工艺,不同工艺参数对渗层厚度、金相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在试验研究中采用了正交试验分析法,结果表明,对硼铝共渗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在本研究中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控制了共渗层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耐磨性、抗高温氧化性和低脆性。论文中讨论了硼铝共渗原理、渗层中铝的扩散机制、稀土和活化剂的作

4、用。稀土的渗入也加速了硼原子的扩散速度,增加了铝原子的渗入量。关键词:硼铝共渗;稀土;共渗层13目录前言11.国内外现状22.试验方法及条件32.1试验材料与设备32.2固体硼铝共渗的方法32.3实验方案33.试验结果与分析43.1极差分析43.2加热温度对渗层厚度的影响63.3保温时间对渗层厚度的影响73.4渗层显微硬度分布74.讨论84.1硼铝共渗原理84.2固态硼铝共渗介质的反应94.2.1渗B介质反应94.2.2渗A1介质反应94.3渗层组织与相结构94.4渗层中铝的扩散机制104.5铝和碳的作用114.6稀土元素的作用114.7活化剂的作用125.结论12致谢13参考文

5、献错误!未定义书签。13前言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模具质量直接影响其寿命,稀土硼铝共渗技术及其热处理在模具上的应用,为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开辟了有效途径。用于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离子注如技术,如钢的离子氮化钢的固体渗硼及硼铝共渗,以其特有的性能在模具工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这些表面强化方法各有其不足之处,有关研究报道,钢的稀土硼铝共渗层具有高的耐磨性、抗高温氧化性和抗热疲劳性能,较低的脆性,因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实践中,人们已认识到硼与其它元素共渗,比单一渗硼能获得更好的使用性能,因此,稀土硼铝共渗用于模具表面强化,特别是能够耐高温疲劳和抗氧化的共渗工艺的研

6、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并逐渐用于生产。本研究通过对T8钢进行硼铝共渗,探讨和对比淬火法,固体渗硼法的耐磨和抗氧化性,期望在模具的工作表面上形成一层高性能的共渗层,从而达到提高模具使用寿命的目的。在本题目中将对模具钢进行硼铝共渗,研究硼铝共渗新工艺,不同工艺参数对渗层厚度和组组结构的影响,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控制共渗层的组织结构,拟获得所需要的耐磨性、耐蚀性和耐热性。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题目将渗层中铝的扩散机制、硼铝共渗原理、稀土元素和活化剂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本文以T8钢为例,采用固体粉末法,对硼铝共渗层的工艺,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并对Al在共渗层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降低

7、共渗层的脆性、提高共渗层的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和抗氧化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保证。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找出最佳的共渗剂成分和共渗工艺。技术路线:1.共渗剂成分的确定,并分析共渗剂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共渗工艺的确定,并分析温度和时间对渗层厚度的影响;3.渗层显微硬度的测定;4.对硼铝共渗原理、渗层中铝的扩散、稀土元素和活化剂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131.国内外现状渗硼工艺自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此间国内外的同行们创造发明了许多渗硼方法(如固体粉末渗硼、气体渗硼、膏剂渗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