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疗法》ppt课件

《三伏天灸疗法》ppt课件

ID:43240154

大小:2.11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0-07

《三伏天灸疗法》ppt课件_第1页
《三伏天灸疗法》ppt课件_第2页
《三伏天灸疗法》ppt课件_第3页
《三伏天灸疗法》ppt课件_第4页
《三伏天灸疗法》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伏天灸疗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伏天灸疗法詹金赞2017.7.6目录天灸的概念天灸的种类作用机理三伏天灸疗法09:03:27天灸:灸法之一,又称药物灸、发泡灸。出自《针灸资生经》。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因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所以又称“自然灸”或“自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又称“无热灸”或“冷灸”。一、天灸的概念历史沿革1.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颠。”是指用芥子泥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的方法。2.《神农本草经》记载:“斑蝥,主恶疮,以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

2、顷发泡脓出,旋即揭出。”3.天灸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公元420—589年):“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瘰,谓之天灸。”二、天灸的种类天灸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2、蒜泥灸: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度。如

3、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3、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或甘油调和,敷于穴位上。斑蝥(主要是其所含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刺激性很强,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痊愈而不留疤痕。主要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经肾脏排泄,肾脏病患者禁用。4、其他: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三、作用机理通过发泡性药物

4、对局部的强烈刺激,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作用。通过发泡药物产生的灼热感起到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通过发泡起到祛腐生新的作用。从中医方面:药物本身具有治疗及引经的作用。如天灸的常用药物白芥子“三伏天灸”、“三九天灸”是根据“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理,药物发泡疗法与时间医学相结合的方法。三伏、三九,其分别是四时阳气、阴气最盛的时刻,此时应使用温阳药物外贴皮肤可使卫表之阳气充足,从而提高抗病力。现代统称之为“药物发泡灸”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周围的血液供应药物可通过皮肤的吸收到达病灶通过对细胞因子、白细胞、T淋巴细胞、阿片类的调节而作用于免疫系统,提高机体

5、的免疫力。从西医方面:四、三伏天灸疗法“三伏”的概念适应症药物的选择穴位的选择注意事项09:03:27三伏文言讲,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三伏灸——冬病夏治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按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故伏日必是庚日。古医书载,伏日必是

6、庚,庚属金,与肺相配,祖国医学认为,暑往寒来,时序变迁,对人体关系至大,《内经》提出,“春夏养阳”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和体质虚弱易感冒者等都属于肺经范围的疾病。庚日是指“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每一天都由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进行组合排列而成,如“甲子日”、“庚午日”。12345678910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123456789101112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何谓庚日?天干地支次序表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

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09:03:27这样两个“庚日”之间正好相隔10天。一伏和三伏都是10天,而二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当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