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ID:4336020

大小:7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30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_第1页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_第2页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_第3页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_第4页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主持人在电视新闻播音中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学生所在系(院)传播艺术系专业(方向)(英汉)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年级2009级姓名雷蕾学号20091610071指导教师姓名刘莉完成时间:2012年12月目录1引言52.“受众研究”崛起与传播中的对象感52.1关于“受众研究”52.2传播中的对象感63.对“对象感”在电视新闻播音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63.1什么是对象感63.2电视新闻播音中对象感含义73.3“对象感”的重要性74电视新闻播音中对象感的把握74.1做到心中有

2、人74.2拥有丰富的内心情感84.3拥有独特的主持特点94.4对于“对象”的设想94.5不同的地域,要有不同的把握105我国电视新闻播音的发展趋势105.1电视新闻播音趋于完美任重而道远105.2道路是崎岖的,前途却是光明的116结论11致谢12参考文献13摘要伴随着电视新闻播音的地位逐步提高,大众以及媒体本身对电视新闻播音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对象感”是区别于广播新闻播音与电视新闻播音的根本依据,电视新闻播音要求主持人做到“心中有人”并与之交流,而在众多的电视新闻播音中许多主持人都并没有完全做到真正地与受

3、众交流,于是改善这种现状迫在眉睫,本文将围绕“为什么在电视新闻播音中主持人容易缺乏对象感”,“缺乏对象感后会产生什么效果”,“如何在播音过程中对对象进行设想”“如何解决传者与受众的关系”这些方面进行研究论述。关键词电视新闻播音;对象感;主持人;播音员;广播;报纸;1.1引言在信息迅速全球化的今天,电视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一种主流的传播媒介,而新闻又成为鱼龙混杂的传播信息中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被人们所抛弃,永远拥有众多而且稳定的受众群体。将新闻通过电视这种媒介进行传播信息的损耗量小,现场感强,所以电视新闻的地位

4、日益提高并且坚固不可动摇,于是由于受众的关注程度加深必然对电视新闻的播出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播出效果受到新闻采访编辑这些前期准备所制约,但在播出过程中主持人的状态更是至关重要,而对“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的好坏我认为是决定主持人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状态是否良好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让主持人找到“对象感”让主持人做到“心中有人”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电视新闻才能呈现出一种交流而并非单纯的传播告诉的状态,只有这样电视新闻才能长久地占据主流媒体的地位,只有这样电视新闻才能以一种完美的姿态去迎接新闻传播中另外的新的挑战。2

5、.“受众研究”崛起与传播中的对象感2.1关于“受众研究”受众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进,今天的受众已不再只是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如何从历史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全面描绘受众的各种面相和角色,分析其特点,把握其变化规律,已成为受众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迄今为止,关于受众的研究论著不少,关于受众的全景式把握却不多见,就此而言,丹尼斯•麦奎尔撰写的《受众分析》一书,可谓欧美传播学界全面、

6、系统地探讨受众问题的一本著作。对迄今为止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受众研究,麦奎尔进行了化繁就简、提纲挈领式的整合和归纳,特别是参考和借鉴了詹森和罗森格伦关于受众研究的五种分类,在此基础上,将受众研究划分为三大传统,分别冠以结构性、行为性和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之名,并以图表的形式详加说明。麦奎尔认为,结构性受众研究源于媒介工业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关受众规模、媒介接触、到达率、流动情况等方面的量化信息,这些数据对于媒介广告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催生出了一个与广告和媒介市场研究密切相关的庞大产业。结构性研究

7、也有助于区分受众类别,探讨社会背景、大众传媒系统与个人媒介使用之间的关系。行为性受众研究的目的,重在改进和强化媒介传播效果,即通过考察受众外在的而非内在的表现,比如受众的媒介选择、使用、意见和态度等,来解释媒介的影响,预测受众的行为,为传播决策提供参考。在行为性受众研究中,受众被视若“黑箱”,不必了解其内在机理,通过察其言观其行,便可描述受众经验,推知其行为动机和传播效果。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内容广泛,广义上包括批判研究、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接受分析在内,狭义上则主要指后者。它与结构性与行为性研究的不同在于

8、,它抛弃了传播效果的刺激-反应模式,也不再遵从媒介文本或媒介讯息万能的观点,更扬弃了传统批判学派所谓受众臣服于传媒体系的观点,它认为受众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受众的媒介使用是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一种反映,也是赋予文化产品和文化经验以意义的过程。接受分析还特别强调了受众在对媒介文本进行“解码”中的能动作用,受众对于大众媒介所提供的支配性和霸权性意义,具有抵抗和颠覆之力量。2.2传播中的对象感随着近年来电视新闻播音在我国各级电视台的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