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ID:43379882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1

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1页
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2页
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3页
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_第4页
资源描述:

《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雯迁(练)【基础达标】1.泰山东岳廂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朝拜者多用H制的人脚锦鞋,换去娘娘的小脚鞋。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了A.鸦片战争时期B.中华民国初期C.新中国成立初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岳娘娘“三寸金莲”的塑像,说明妇女缠足,民国以后朝拜者自制犬脚鞋,说明废止妇女缠足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换去娘娘的小脚鞋”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

2、国家礼服Z—,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革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A.传统满族旗袍B.改良旗袍C.苏式连衣裙D.干部服【答案】B【解析】孙中山民族主义,具有反满的特色,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确定的礼服是近代中西合璧的旗袍,故B项正确;苏式连衣裙流行于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干部服流行于20世纪五十年代,故D项错谋。点睛:不同时代服装特点各异,但都透视所属时代的社会特点,可以推敲出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3.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

3、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报纸于今最冇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可知强调报纸的教化作用。A、B、D题干材料中无法在体现,是错误的解读。故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牛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大众传媒发展1.民国初年,“父母Z命、媒妁

4、Z言的婚姻制度,受到了口由恋爱、口主婚姻的挑战……口由恋爱之风,己为新时代的新人物所接受……婚姻制度的变革取得了较大成果,新的婚姻观念为更多的人所崇尚和接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婚姻口由成为共识B.旧婚姻制度彻底废除C.婚姻观念发牛:变化D.西式婚礼被普遍接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题文材料中“受到了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挑战……自由恋爱之风,已为新时代的新人物所接受3可知是婚姻观念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其他选型均不是材糾中信息的内容。考点:近代屮国社会生活与物质生活变迁•社会生

5、活变迁・婚姻观念2.杨乃武案发生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案发伊始,社会舆论对杨乃武极为不利,但《申报》扭转了这一局而,清统治者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使杨乃武案昭雪平反。这说明报刊A.发挥了引导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B.以维护公平止义为办刊宗旨C.对司法案件审理起了决定性作用D.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社会舆论压力”等字眼意在强调报刊能够起到引导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申报》是一份综合性报刊,维护公平正义并不是办刊宗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

6、“决定性”,夸大了报刊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政治立场和态度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扌IE除;故本题选A。【能力提升】1.清朝“预备立宪”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包括废除满汉通婚的禁令等。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保护民权、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材料表明A.习俗演变受到政治环境彩响B.传统习俗转变为西方礼仪C.礼仪革新为了维护革命成果D.政体革新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习俗演变的变化是由于受到清朝“预备立宪”的影

7、响,即政治环境影响了习俗演变,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传纟充习俗未转变为西方礼仪,选项B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预备立宪而非革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政体革新促进了社会习俗的演变而非思想解放,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电报、电话等交通、通讯工具传入中国,对屮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些交通工具的传

8、入,使中国接触到了近代先进工具,必然会在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而且先进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A和B都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近代中国铁路等交通设丿施是由外国控制的,交通工具传到哪里,外国侵略势力就延伸到哪里,C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是否减缓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不在于这些交通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