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之浅谈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之浅谈

ID:43390193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1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之浅谈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之浅谈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之浅谈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之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提问之浅谈摘要:课堂提问,在各科课堂中和各种教学方法中都应用十分广泛。课堂提问学生,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思维定向与思维操作;对检查教学效果,获収教学反馈信息,控制课堂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増进民主合作的教学气氛等方而,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前广人教师为了克服满堂灌教学,广泛地使用课堂提问,但由于不少教师缺乏课堂教学提问的技术,虽然满堂都是“问”,形式上很热闹,却因许多问题提得不得法,提不到点了上,往往费时费力,效果并不一定好。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一般原则、方式方

2、法及要求。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葱Z门的钥匙.巧妙的课堂提问,会使课世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把握好提问的“火候”,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好奇欲电、探索欲望、创造欲皑和竞争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出色的思维能力。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一、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数学课堂是由教学H的來决定的冇计划的教学过程。课堂提问,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

3、为主体,兼顾课堂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思考方向。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I)促进师生交流。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用表述、说理、举例、论证、板演等方式,展示口己的认知,教师可据此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2)掌握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同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不断调控教学程序。(3)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地设置问题,可以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惫力集中到某一特定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

4、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并最终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的。(4)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达到课堂捉问的真正目的。通过多种问题的解答,可冇效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推理论证及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二、提问问题的基本耍求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菲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Z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教学中的“问”。包抵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而。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感”。但对于“读书无疑者”,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

5、如何问?这里又颇有一些学问。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问题:对不对呀?是不是?等等这样过于简单的问题。不该设问处却设了问,且提问乂不具有思考性,启发性,学生无须思考,也无法思考,只能机械地做出应答。那么怎样讲求捉问的艺术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杲呢?大致有以下三点内容。1、、问什么?大致有四间四忌:(1)问有关知识,忌离题太远。(2)关键处发问点拨,忌不痛不痒。(3)难点处反复设疑,深入浅出,忌避重就轻。(4)巩固性提出问,归类记忆,忌肤浅零杂。2、问谁。也冇三问三忌:(1)离深或灵活性大的问题问优生,其他人复述,各有所得,忌“枪枪卡壳。”(2)基础题

6、,综合题,最好依次问,忌“留死角”o(3)少数人举手时,提问要选择代农多数人水平的学生,忌“以悄绪定人。”3、问法。(1)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2)问题的提出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3)问题要有启发性。(4)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思考。(5)提问要因课堂内容而异,灵活运用。在把握了问什么,问谁,问法三者的基木耍求Z后,教师耍注意结合所教学科和学生进行具体实践,使教师的“问”冇助于学生的“学”,真正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三、提问的方式方法1、开门见山的问所谓开门见山的问,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7、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Z中,常用这种问法,。如在数学课中,教师问:“平行四边形有的判定方法冇那些?"“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开门见山的问。2、创设情景的问创设情毀的问是耍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悬念法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选用悬念式捉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总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

8、前,教师把厚度为0.01亳米的淋纸演示对抓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若対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有的说:“电线杆那么髙”,“五层楼那么高”,……。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