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心得

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心得

ID:43448765

大小:23.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2

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心得_第1页
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心得_第2页
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心得_第3页
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心得_第4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培训学习心得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李杨6月24日——6月26日,我参加了由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公共课程,“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培训班,通过三天的学习,阅读材料,教授的授课,令我在法制传统这块思考良多: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中国的国家历史自夏起至今已四千余年,历朝历代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化,各有各的治国方针,但总体看来不外四种方式:神治、德治、人治和法治。所谓神治,以神为国家信仰的治国之道;所谓人治,以统治者为国家信仰的治国之道。神治世界,大约位于三皇五帝以巫主政时代;人治世界,是儒家学

2、说倡导的一种的治国理论,占据二千余年封建统治。神治和人治之道已被历史和现实摈弃,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开始既强调君主专制,更强调完善法治,“缘法而治”,以法治国。其实中国从秦汉开始,一直是儒表法内,社会治理的宏观层面是儒家道德规范,具体层面是法家法条治国。法家认为,法治具有传统礼治无法比拟的公正性,法是国家颁布的准则,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公”利,具有公开、客观、公正的特点和效果。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战国时期,法家卫鞅总结其在秦国的法条和规程、思想,著有历史上完整、系统的法律著述,是谓《商君书》。书本具体

3、阐述了从农、工、商、军等社会各层面必须面对的具体规条。二、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混淆法制的威力法律并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手段,如果该社会仅以法律作为控制和调节的唯一手段,就会丧失自我组织和自我完善的能力。社会生活本身也就会失去活力和情趣。这正是西方的法治在后现代社会中显露出来的重要缺陷之一。这一缺陷的弥补,有赖于道德等社会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新定位。只有道德与法律的结合,才能创造出一个既合理合情又合法的有机社会。阅读史书,对古代法律体系有一个全面认识。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律典是国家的刑法典,其内容是对有关违反

4、国家和社会基本制度以及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犯罪行为进行刑事处罚的规定。律典属于刑事法律的范畴,只是诸多法律中的一种。从古代法律的立法形式看,不仅名目繁多,有关法律形式的名称以及各朝注重的法律形式也不尽一样。如秦有律、命、令、制、诏、程、式、课等;汉有律、令、科、品、比;晋为律、令、故事;唐有律、令、格、式;宋于律令、格、式之外,重视编敕、又有断例和指挥;元有诏制、条格、断例;明、清两代于律和各种法律形式的单行法外,广泛适用例等。此外,历朝还颁布了多种法律形式的地方法规。每一种法律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以唐代为例,“律”是有关犯罪

5、与刑罚的规定,“令”是指国家组织制度方面的规定和行政命令,“格”是皇帝临时颁布的各种单行敕令、指示的汇编,“式”是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的办事细则,各种法律形式共同组成唐朝的法律体系。我们在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面貌时,不能只偏重刑事法律,而忽视其他形式的法律。 中国古代法律如按内容分类,是由行政、经济、刑事、民事、军事、文化教育、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法律共同构成的法律体系,其中行政法律是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法律,其体例结构既有综合性编纂方式,也有大量的各类单行法律法规。以明代为例。除《大明律》、《问刑条例》和一些单行刑事法律外,有关行政方

6、面的单行法规有数十种之多,如《诸司职掌》、《六部条例》、《吏部条例》、《宪纲事类》、《宗藩条例》等。明代还制定了不少经济、军事、学校等方面的单行法规,制定了《教民榜文》这类民间诉讼和乡里管理的单行法律,县以上地方长官或衙门还以条例、则例、禁约、告示等形式颁行了大量的地方法规。要全面地认识中国法制的全貌或某一朝法制的全貌,必须对各种形式的法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虽然我们不可能对每一种法律都进行深入研究,但起码应做到不能把中国古代法律仅仅理解为刑事法律,不能把古代法制仅仅理解为是打击犯罪。在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时,应充分评估少

7、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中华法系的贡献。如北魏拓跋氏创立的《北魏律》,宗承汉律,并柔和了南朝各律而成,其结构体系和基本内容都为隋唐律奠定了基础,唐律实际上是各民族法文化的综合体。又如,《大明律》的分目不少与元代的条格相同,说明明初修律时曾吸收了元代的立法经验。满族入关前的一些民族习惯和行为规则,也融进了大清律、例。对于少数民族贵族集团建立的王朝的法律制度及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应该予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了达到理想的社会治理效果,特别强调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有德无德是判断一个君主贤与

8、不贤的主要标准,也是国家法令能否得到贯彻实施的关键,甚至是国家治乱兴衰之所系。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又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甚至认为“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论语·子路》)强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