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导游词(改)

西塘导游词(改)

ID:43460330

大小:1.85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03

西塘导游词(改)_第1页
西塘导游词(改)_第2页
西塘导游词(改)_第3页
西塘导游词(改)_第4页
西塘导游词(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塘导游词(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塘导游词游览路线:张正根雕艺术馆——江南瓦当陈列馆——烧香港景区——倪宅——圣堂——西塘明清明居木雕馆——黄酒陈列馆——醉园——七老爷庙—石皮弄——种福堂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今天为大家服务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一下江南六大古镇中的一个,就是西塘。西塘地处杭嘉湖平原,属浙江省嘉善县,距上海90公里,杭州110公里,苏州8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之称,唐宋时聚成村里,明清时期,由于水路发达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了江南繁华富庶的商业重镇,西塘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至今

2、保留着二十五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居住着二千多户的居民。游人到此,不仅可以领略到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还可以置身期间,亲身感受古朴、安逸、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西塘古镇共有十一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其特有的内涵向游人展示着西塘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人文风情。各位团友,我们看所到是张正根雕艺术馆。张正根雕艺术馆系典型的民国建筑,距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欧式建筑的各自特点,为砖木结构,里面陈列的是著名根艺美术大师张正的几百件根雕作品。根雕源于自然,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张先生,他

3、是杭州人,原籍安徽舒城,生于1958年,1999年因人才引进,来到西塘继续其根艺创作。他的作品立足于七分天然,三分人工,有不少作品获得全国的各种奖项。五百件大件作品(最轻为150kg,最重为1000kg,平均重量为250kg)进入吉尼斯,还被载入世界名人录及东方之子,来到嘉善后,又被评为嘉善的荣誉市民。当我们走进张正根雕艺术馆,首先看到的是一张龙椅,它叫“过把瘾”,在中国古代只有皇上可以坐龙椅,而根雕馆的这张龙椅,是专为游客准备的,让各位可以坐坐龙椅,做一做现代的皇上。整张椅子为龙眼根和杜鹃根自然巧妙组合而成,与之配套的

4、踏脚为全天然的杜鹃根。好,现在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的根雕。大家请看这边,根魂是一件天然的作品,它是来自与福建闵候地区的一个龙眼树的树根,此根因为长于悬崖之上,岩石阻碍根系往下发展,所以整个根平摊开来,很大也很平整,其根部截面形似中国地图,而根面上的图案则众说纷纭,有说百兽图、罗汉图。天然的作品就是要给游客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大家感受它像什么,就是什么,这也正是根雕的魅力所在。来看这里,这叫震撼,又名东方雄狮,一吨多重,它是来自于东北地区的一个杉木根,狮子的头部就是一个巨型的根榴,艺术家细腻的构画了狮子的脸部、爪子以及尾巴

5、部分,令整个作品生气勃勃,震天憾地。而狮子的身份及鬃毛部分则是自然的树根,体现了根雕艺术的七分天然。而这边呢,还有个名为“比美”的作品,一看就是这么傲气凛然的孔雀,它展开尾巴部是一个纯天然的根系,身份与头部是树桩部分经过雕刻而成的。再看这边,好一幅喜上眉梢的泼墨画,枝条上梅花怒放,花间一对鸟儿窃窃私语,仿佛寓意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整个作品春意盎然,是用一个连理根创作而成,两个油茶根天然的交缠在一起,形成一个圆洞门,作者又巧妙地点缀了两个喜鹊,形成了双喜临门这么一幅喜气的图案。看完楼下这些大件作品后,楼上的小件可

6、谓别有一番洞天。看这边是根抱石的“八仙过海”,而那边则是“十八罗汉”,而正中这个“金狮王”是一个巨大的柯木榴的作品,一只母狮子、三只小狮子营造了一份乐意融融的家庭氛围,母爱,何其温柔,何其感人!再过去看一件精品之作——“熊猫盼盼”,是一个根榴抱木的作品,熊猫的身份为整个根榴,耳朵部分是根榴上张正根雕艺术馆面两个天然的突起,眼睛、嘴巴、爪子是雕刻过的。作者再巧妙地修饰了竹面,形成了熊猫抱竹这一憨态可掬的图案。我们再来看一个抽象的作品,这是一块天然的卷边根,题为“年轮”,作者把整个根面想象成一片树的横切面,一圈圈的年轮记载着

7、年轻时的梦。再看这边有个卷边根的蝙蝠,也是整体的一个树根,后面着色,体现出前面的蝙蝠,蝙蝠在古代是福气的象征。各位游客看完根雕以后,希望大家把西塘的好福气带回家。我门下一站的目的地是江南瓦当陈列馆。(沿途讲解)您知道西塘有三多吗?那就是桥多、弄多、廊棚多,在古镇至今仍保存有古桥27座,长廊2000多米,弄堂是一大特色,其中百米以上的有5条,幽幽长长的弄堂仿佛是一条时间隧道把我们带入了几百年前的明清时期,西街是西塘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共有500多米长,集中了西塘一些老字号的店铺,至今,我们从斑驳陆离的墙壁和

8、褪色的木门板上还依稀看出这里曾有的繁华。团友们,我们眼前的就是江南瓦当陈列馆。中国瓦当文化源远流长,“秦砖汉瓦”闻名于世,但由于砖瓦之类极易破碎,所以年代久远的瓦制品大多传世不多。因而更显得瓦当的珍贵。在西塘南面的干窑一带,确有大批精美作品传世。追其源由,得知早在秦汉时期,当地的制窑业就已相当发达,更早有“千窑”之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