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ID:43467268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03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_第1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_第2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_第3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_第4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从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着重探讨了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有效地融入高中地理课堂。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渗透教育的影响不在当代,却深远地影响国家民族的未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高中地理教学尽管不是思想政治课,但也有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内容,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大使命,更有着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渗透的沃土。如何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课堂渗透的有效途

2、径,既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时代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一、在新的地理课标中正确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施有效渗透的基础。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目标包括“掌握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会科学的地理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1]6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个三维目标中,知识是基础,过程和方法是能力,而最高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身上的内化。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应局限于爱家乡、爱祖国的简单认知,而应该

3、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在地理课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将正确的“人地关系”、“全球意识”、“国际理解”等思想内化到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中。以“人口迁移”一课为例,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的要求是:“通过对我国国情的学习,理解提高人口素质,科教兴国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劳务迁移、智力迁移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通过对我国农民工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2]。显而易见,这些育人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文明”、“

4、和谐”、“平等”、“友善”等观念的具体体现,科学的人口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统一的。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是实施有效渗透的关键。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人本、和谐、幸福、持续等很多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吻合,有效渗透的关键在于教师6要认真分析、深刻领会地理素材背后的德育内涵,把地理课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地理课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爱国主义素材“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5、重要手段。高中地理教材以系统地理为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地球环境及人地关系,尽管它不像初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一样有大量直接而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暗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同样可以广泛应用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第一篇“地球与宇宙”的教学中,可以挖掘的素材就包括“农历历法”、“二十四节气”、“探月工程”、“神舟飞船”等众多我国从古至今巨大的天文成就。在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的教学中,我国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徐霞客对喀斯特地貌的深入研究、中国人民对各种地貌类型的利用与改造等等,也都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最佳素材。(二)国情教育了解我国国情,

6、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点,地理学科在这一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对我国的气候资源、水资源、人口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国情都有明确而清晰的论述,是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例如在“水资源”与“人口”的教学中,既要为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而感到自豪,也要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有限而担忧,从而树立学生的节约意识;在“产业区位与分布”6的教学中,既要学习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又要培养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三)

7、国际合作与法制意识当今世界正在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只有不断增强开放精神,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在合作中增强竞争能力,最终实现“中国梦”。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了解体会国际合作重要性与我国积极参与世界合作必要性的同时,积极宣传“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例如,在专题15“海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联系“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等概念的学习,介绍“国际海洋法公约”,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与“法制”的观念;在专题24“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