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教案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教案

ID:43647333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教案_第1页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教案_第2页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教案_第3页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教案_第4页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2)能力目标: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内容。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意义: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错误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

2、阅读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新课:根据引言导入。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板书)第一框 隐私和隐私权(板书)一、人人有隐私(板书)1、隐私的含义(板书)教师导入小红的故事,我们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在刚上初中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困惑,谁能讲清这里的道理吗?学生发言,教师小结:这里牵涉到隐私问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这就是隐私。那么,什么是隐私?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教师依据教材46页的内容讲解,要求学生划书)。以我们学生为例

3、,我们的通信、日记、身体隐疾和家庭住址都属于隐私。以往我们对隐私的概念十分陌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将隐私与不光彩的事联系起来,认为隐私就是丑事。下面我们来一场小小的辩论会,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隐私不是丑事(板书)活动:小小辩论会目的:通过辩论,澄清隐私就是丑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要求:(1)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2)教师进行课前辅导,提供必要的材料。(3)教师小结点评引出下一话题。提问:法律为什么要保护个人隐私?3、保护隐私的意义(板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保护隐私的意义或必要性: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是人

4、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板书)1、隐私权的含义(板书) 活动:报社侵权案 目的:通过分析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隐私权。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对书中的问题(增加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报社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那么,公民的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哪?2、隐私权的内容(板书)我们先看一个案例(教师导入案例),提

5、问:你同意哪一种看法?为什么?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派出所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搜查公民住宅是非法的,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教师结合“相关连接”讲解搜查权的相关知识)教师板书:私人生活安宁权这是隐私权的一种,除此以外公民还享有个人信息保密权,如公民可以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查、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教师板书:个人信息保密权我们在分析一个常见的案例。活动:拆信的案例目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公民有权对自己的通信内容保密,个人通

6、信保密受法律保护。要求:学生阅读(P49)材料,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1)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明理由。(2)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3)这一案例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什么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并结合“相关连接”的内容归纳讲解。略。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我们要逐步树立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

7、法律方式,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那么,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第二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板书)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板书)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父母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信件的事情,我们想一想:(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