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

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

ID:43653166

大小:953.85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0-11

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_第1页
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_第2页
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_第3页
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_第4页
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_第5页
资源描述:

《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1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简况表名称:青海师范大学立项建设单位代码:10746名称:理学代码:07名称:地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二O—二年十一月制一、单位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中的代码填写。二、学科门类名称、一级学科名称及其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三、本表填写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兼职人员不计在内。本表学术带头人简况部分(IV-1-2)的

2、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项、教学成果等)可包括其在各单位取得并署名的成果;其他部分填写和统计的成果应为当时在编人员所获得、并署名立项建设单位的成果。四、本表中的署名情况是指作者署名次序,填写格式为:N/M,N为本人排名次序,M为取得成果的总人数。论文的通讯作者可在N后加字母T进行标五、本表中的招生人数、在学人数、获学位人数均包含各类研究生。六、本表的统计范围应确属本学科,内容必须属实。除另有说明外,所填报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均截至2012年10月31日,时间填写至月份。七、本表填写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并可公开。八、本表复制(复印)时,必须保持原格

3、式不变,纸张限用A4规格,装订要整齐。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I基本情况I-1本一级学科点现有学位授权点情况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名称批准时间一级学科硕士点地理学2010.03获一级学科硕士点前获得二级学科硕士点自然地理学2001.01人文地理学2001.01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05.01区域经济学2005.01生态学2005.01I・2本一级学科点现有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的重点学科情况名称批准部门批准时间地理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2010.07地理学省级重点学科青海省教育厅2004.061-3与本一级学科点相关的现有国家(部、省)重点

4、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称批准部门批准时间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2009.11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科技厅、财政厅2012.09青藏高原湿地生态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教育厅2012.04青藏高原地表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教育厅2012.04青海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青海省教育厅2012.04青海省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科技厅、财政厅2004.06青海省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教育厅2004.06II学科简介本一级学科点的特色、优势(限1000字)青海

5、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始设于1958年。依托地域优势,在青藏高原地学研究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成长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青海省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是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生态学、区域经济学2个跨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野外试验台站,实验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6人,是一支以地理学为主,兼有地质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专业背景的学术队伍。学科队伍中教授29人,博士29人,硕导2

6、8人,有4人在中科院盐湖所、陕西师大等单位兼职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青海省昆仑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海省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6人,青海省“135”人才5人;建有自然地理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青藏高原地表环境过程省部共建科研创新团队,是一支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充满活力和奉献精神的高原地学教学科研团队。本学科基于地域优势和学科特点,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中逐渐形成了全球变化与高原自然灾害、高原环境演变与对策、高原生态保护与特色资源开发、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应用、区域经济与发展规划5个具有鲜明高原地域特色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本学科注重学

7、科发展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相结合,突出区域特色,紧跟学科前沿,深化地学研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2008年以来,本学科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97项,科研经费累计2430万元。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在《QuaternaryGeochronology》、《TheHolocene》、《ChineseScienceBulletin》、《ScienceinChinaSeriesD-EarthSciences》、((JournalofGeographi

8、calSciences》、《地理学报》、《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