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缝合技术

血管缝合技术

ID:43660711

大小:48.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2

血管缝合技术_第1页
血管缝合技术_第2页
血管缝合技术_第3页
血管缝合技术_第4页
血管缝合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管缝合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管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选择作者:陈忠  来源:血管外科  发表时间:2010-8-2515:06:21浏览:52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血管外科   陈忠    近年来,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诊出率逐年增加。针对血管扩张性疾病和闭塞性疾病以及血管损伤,血管移植术、血管缝合与修补均是临床上常用的重建血流的有效治疗方法。移植、缝合及修复血管的近、远期通畅率主要取决于:(1)血管外科医师的缝合技术。技术上的失误可导致吻合口狭窄,移植物扭曲、打折,以及移植物内血栓形成或栓子残留等。(2)移植与缝合材料的选择。移植血管及缝合材料选择不适当、与自体血管不匹配均能影响通畅率(

2、3)患者自身血管的条件和疾病进展。原发病变(如动脉硬化等)的进展可导致移植血管流入道、流出道和吻合口的狭窄或闭塞,是影响通畅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吻合口内膜过度增生、糖尿病或高血脂血症控制不佳、未正规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吸烟、感染、血液高凝状态、低血压、末梢动脉痉挛以及动脉栓塞(心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均是导致移植或修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血管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的选择进行阐述。 一、历史回顾   最早进行血管重建的是Lambert,在1762年,他将一个肱动脉的小破口进行了缝合关闭。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此之前,为了防止出血,都是对破裂的血管进行结扎

3、。最早进行血管吻合的是NicolaiEck’s。在1877年,他将一只狗的下腔静脉与门静脉进行了侧-侧吻合,他从血管的一角插入一个特殊的器械以保证吻合口开放,并进行了间断缝合,随后,他又将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做了一个端-侧吻合。1899年,Kummell做了第一例人体动脉的端-端吻合。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20世纪初,不少学者进行了血管缝合的研究,包括应用可吸收缝线及不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及间断缝合、单纯缝合及褥式缝合等都进行了尝试,直到1912年,Carrel发明血管三点吻合技术,才奠定了现代血管吻合的基本原则。同时,这些研究者还尝试了新鲜及保存的同种及异种移植物来进行

4、旁路手术。近些年,随着血管外科专业化的逐渐形成,缝合技术日趋成熟,缝合材料不断更新及完善,新的技术如无缝线吻合[1,2]、光化学吻合(PTB)[3]也开始尝试,血管缝合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二、缝合材料   血管缝线粗细的选择应该是在保证缝合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尽量减少缝线穿过血管壁引起的出血。从2-0到7-0的缝线可以基本满足从大血管到外周血管的缝合。对大血管而言,3-0及4-0的缝线最为常用。对外周血管来说,5-0及6-0的缝线最为常用。所有血管缝线都应与缝针融合在一起,缝针绝大部分都应使用圆针,针对异常坚硬的血管壁也有应用角针的可能性。弧

5、度通常为1/2及3/8,尖端为锥形或轻度成角。将精密编制的丝线用无菌石蜡油或骨腊润滑后具有良好的手感,用于缝合自体组织尤其是静脉组织效果满意,而PTFE(聚四氟乙烯)包裹的涤纶缝线和单丝的聚丙烯缝线因具有更好的强度及耐久性和较小的组织反应而更常用作动脉缝合。可吸收缝线比如聚二恶烷酮缝线半衰期长,现在已经在小儿血管外科中应用,以适应儿童组织的生长。使用双头缝线进行血管缝合更方便、快捷,现在已经普遍应用。近些年开始使用的PTFE缝线为单股、不可吸收缝线,针线比例为1:1,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感,没有记忆性,柔韧性好,强度高,且生物相容性稳定,不会引起组织反应,主要应用于各种

6、PTFE相关产品。   可用于血管缝合的缝线材料   蚕丝缝线:不可吸收,但容易发生降解,过一段时间后会失去张力。且与以后的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现在基本不用于血管吻合。   编制的聚酯缝线:如涤纶线、MERSILENE线等,也不可吸收,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较好的组织反应性和张力,但涤纶线和MERSILENE线外层没有覆盖层,表面较粗糙,当穿过组织或打结时会有牵拉感,影响手感。   聚丙烯缝线:如prolene线,surgipro线,是目前血管重建术中最常用的缝线材料,由人造的线形聚烯烃的单股细线所制成,能持久维持其张力,并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操作的特性。   

7、Polybutester缝线:是一种新型单细线的不吸收缝线。较聚丙烯缝线更坚固,并增加了柔韧性和一点记忆性,在缝合时能减少牵拉并改善组织的通过性,但目前使用这种缝线的经验还比较少。   聚四氟乙烯缝线(PTFE):如前所述,具有极好的操作特性。另外,由于聚丙烯缝线用于PTFE移植物或补片时可引起少量的针孔出血,而PTFE缝线针与线比例为1:1,因而缝合穿过移植物后线周围所留空隙较少,而且线体遇血后可发生体积膨胀,因而针眼出血相对较少。缝线尺寸的建议:2-0、3-0:主动脉4-0:髂动脉5-0:腋动脉、颈总动脉、股动脉、股浅动脉5-0、6-0:颈内动脉、腘动脉、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