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临习张猛龙碑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

ID:43669274

大小:359.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2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_第1页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_第2页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_第3页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_第4页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_第5页
资源描述:

《怎样临习张猛龙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怎样临习《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刻于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522),碑文正书阴刻,无撰书人姓名。此碑今存于山东曲阜孔庙中。   《张猛龙碑》书法俊秀刚健,其用笔方圆兼备,曲直相生,结构欹侧险劲,避就呼应,章法参差错落,迎让关照,诚为北碑中难得的神品,清康有为称之“为正体变态之宗”,不为过誉。从《张猛龙碑》中,我们不难发现《爨龙颜》之奇古,《比干碑》之瘦硬,《李超》、《杨大眼》之峻整,南碑之气韵。   《张猛龙碑》历来被认为是学习魏碑书体的最佳范本之一,康有为等人的推崇,更使世人刮目相看。今天,我们把它介绍给喜欢魏碑的朋友,并希望通过对

2、范字的讲解,帮助学书者略窥门径。一、《张猛龙碑》点画特点   1.右点(见图一)   右点在《张猛龙碑》中的变化最为丰富。书写右点大约有两种形式,一种与欧书相类,起笔或藏或露,然后按笔右挫,提笔回锋。另一种,则呈菱形状,起笔或藏或露,然后按笔下挫,再提笔回锋以成。碑中的右点还有长、短、方、圆的差别,不似欧书规范,其妙也正在于此。   2.左点(见图二)   《张猛龙碑》中的左点也有大小、轻重、长短、方圆的差别,但表现最突出的却是向背的变化。向势左点,其形稍圆,点的左边缘弧线向外;背势左点,其形多方,点的左边缘弧线向里。圆点为左转笔回锋,方点为左折挫回锋。   3.挑点(见图

3、三)   -12-挑点承前启后,与前后笔画意连,使字势灵动。挑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左下向右上挑出,一种是自右上向左下带出。书写时,一般多露锋起笔,待按笔把点的轮廓写满后,再轻轻出锋,就势写下笔。   4.长点和顶点(见图四)   长点在《张猛龙碑》中,起笔或藏或露,差别不十分明显。收笔有的如欧书长点,按笔右挫,回锋收笔,有的收笔处呈菱形状,写法是按笔下挫,提笔回锋。顶点在《张猛龙碑》中变化很多,有方圆、长短和角度的区别,还有的以挑点为之。   5.散水(见图五)   《张猛龙碑》中的散水,有断有连,有方有圆,有大有小,变化十分丰富。书写时首先要注意上两点的姿态和朝向。其次

4、,注意上两点和下点挑之间的关系,是笔连,还是意连。最后还要注意挑笔的起笔是方是圆,以及出挑尖的方向。   6.火点底(见图六)   《张猛龙碑》中的火点底,大约有三种形式:其一,四点独立不连贯,左点向右,右点向左,中间两点向上,一般右点稍大,变化亦稍多;其二,四点中有一二挑点贯连其中,使四点气脉通畅;其三,四点连点为线,以一长横替代,收笔处按笔回带,有行草意趣。-12-7.向势点、背势点   向势点也称作曾头点,在宇头上,左右取向势,抱拢相向。《张猛龙碑》中的向势点多用方笔切下,左作挑点,笔画较小,右为啄撇,比较厚重。背势点在字下部,或左为短撇,右为长点,或左为回锋撇,右为

5、长点,出磔脚,有浓重的隶书痕迹。 8.上下点   《张猛龙碑》中的上下点处理得十分巧妙。一般上点较小,取势俯下。下点有两种书写方法,一种是下点呈仰势,上下呼应,另一种则是把下笔写长,两端轻、中间重,呈菱形。 -12-9.长横   《张猛龙碑》中的长横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实起实收,起笔或藏锋或露锋,或方笔或圆笔,待把笔尖调至中锋后,逆锋推起,腰部略瘦,收笔时回锋满外。另一种则是实起虚收,藏锋起笔,且行且提,左重右轻,收笔回锋不必重按。《张猛龙碑》中的长横多取俯势,亦不乏直势、曲势,学书者必须注意观察。10.短横《张猛龙碑》中的短横变化也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起笔和收笔,以及短横整

6、体的俯仰曲直上。起笔和收笔除方圆、轻重、藏露的变化外,主要表现为实起实收与实起虚收的差别,短横整体以仰势为主,亦不乏直势与曲势的变化。 11.长竖   在《张猛龙碑》中,长竖的“悬针”与“垂露”的区别并不十分明显,收笔一般都比较含蓄。长竖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提按曲直的变化。一般说来,长竖上重下轻,但也有的上轻下重,有的两头重中间稍轻,还有的微微弯曲,学书者应仔细分辨模仿。-12- 12.背势竖   《张猛龙碑》险劲奇崛,早有定论。其竖画瘦劲如铁,多取背势,和结构相得益彰。尤其两个竖画并举,一般左竖稍轻稍短,右竖略重略长。两个竖画左右相对,则左边竖画背势稍小,右边竖画背势略大,且

7、皆微微向外倾斜。 13.短竖   短竖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如“山”、“止”、“上”等字中的短竖,起笔或藏或露,或方或圆,整体多取背势,要求上重下轻,劲如曲铁。另一种如“亻”、“丌”下短竖,上轻下重,收笔多为圆笔回锋。亦见露锋者,但不能尖削。14.竖钩   《张猛龙碑》中的竖钩虽有长短和角度上的差异,但一般为方笔,似无圆笔。竖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竖钩,藉努而下,至挑钩处,微蹲,然后笔尖不动,笔腹折而使上,顺势挑出,挑不可过长。另一种是弧弯钩,挑法亦同直竖钩,但平推向左,钩宜略长。-12-15.戈字   《张猛龙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