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范文样例

开题报告范文样例

ID:43675445

大小:74.3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2

开题报告范文样例_第1页
开题报告范文样例_第2页
开题报告范文样例_第3页
开题报告范文样例_第4页
开题报告范文样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范文样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4-6年级小学师生关系的比较研究—、选题背景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1=1标耍求下,正实现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走向现代的深刻变革。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正如赞可夫所言,“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一点是耍看教师和学生Z间的关系如何。”从中可以看出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师生关系又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小学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來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12岁〜1

2、5岁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会经常表现为自尊心增强而自觉性弟、人格上完全独立而经济上完全依赖Z间的诸多矛盾,对成人有或多或少具有抗拒心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形成,伴随着生理的变化发生了心理的变化,对人生的各种问题时常感到困惑。少年儿童的这一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教师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就业对知识层次耍求的提升,社会家庭对学生期望值的增大,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的倾向性问题是教师高压,学生厌学,学生负担过重,师生感悄产生隔膜,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而感情

3、沟通渠道在缩小的趋势。⑴对于小学生来讲具师生关系与同伴及亲子关系有很大区別,其中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师生关系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即学生与老师Z间的关系是他自己无法选择的。不管他们对所安排的老师是喜欢还是讨厌,还是他们Z间的关系表现为冲突还是和谐,这种关系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屮都将继续卜•去。而C有的研究发现,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悄绪以及自我概念等方面,同时还对学生的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从这方面来讲,儿童与教师的关系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巨大的,师生关系的研究意义也是很重要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它倡导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

4、关系。儿童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保证。当前师生冲突发生的频率很高,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所以,面对当前的教育状况,师生关系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小学4、5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面临升学压力,但是也有其他方面的烦恼,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改变学生被迫学习、机械学习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口主学习热情,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和学习。而小学6年级的学生不仅会而对学习生活屮的各种困扰,述会面临来口升学的压力。因此,对于6年级的学生我们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來帮助他们减轻压力。研究4、5、6年级三个的师生关系,通过比

5、较和观察三个年级的师生关系,促使更多的人思考师生关系在不同对象身上将如何建立,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需要,为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二、研究综述师生关系问题是一个贴近实际,充满个性化,而且极为具体、多变的现实问题。教育现实中的师生关系内容十分丰富。概括来说,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儿个方面:1、教学关系,即以教学内容为媒介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2、社会伦理关系,即以社会道徳规范为基础的师生共同遵守和学习的道徳经验以及各自履行的道徳义务;3、人际关系,是以心理交往为基础的,包括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师生Z间的心理关系、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由于情趣相投而形成的非正式个人关系。

6、⑵有许多国内外学者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对师生关系得出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国外学者的研究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作为交往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社会心理学家Kelley认为,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定的心理组织或结构,由于知觉者本身已有的心理结构不同,因而对同一社会刺激会发生不同的知觉结果。人际互动方面的研究发现,互动双方以及观察者在对同一客体进行报告时,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1996年,Sharon等人对父母和孩子对教养方式和父母参与知觉的羞异研究屮,发现青少年的知觉要比父母的知觉消极得多。Micheals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对自C教育方式的报告和子

7、女通过知觉对父母教育方式的报告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方晓义等于2004年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知觉明显比母亲消极。在对教师课堂行为以及教师教育行为的研究也表明,教师的知觉要比学生的知觉更为积极⑶。但这些研究大多都是在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教师知觉的角度來探讨师生关系。也有一些师生关系的研究人多从教师的行为特点出发,如根据教师的领导行为、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