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断(二级)

心理诊断(二级)

ID:43681079

大小:269.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12

心理诊断(二级)_第1页
心理诊断(二级)_第2页
心理诊断(二级)_第3页
心理诊断(二级)_第4页
心理诊断(二级)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诊断(二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诊断(二级)主讲:朱海娟第一节鉴别诊断第一单元与神经症相关的鉴别诊断(一)神经症的评定方法1、神经症的变形冲突心理冲突的常形:①与现实有直接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 ②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变形:①与现实无联系,或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 ②无明显道德色彩。一、神经症2、心理冲突的评分病程不到3个月1分3个月-1年2分1年以上3分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中度:须靠别人帮助或改变处境才能摆脱2分重度: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分社会功能轻度:轻微妨碍1分中度:效率明显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不得不避免

2、某些社交场合2分重度:完全不能工作,病休。或某些必要的社交场合完全回避3分≤3分不能诊断神经症;4-5分可疑;≥6分可以诊断神经症。★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二)神经症的共同临床特点1、意识的心理冲突。不能控制,有自知力。2、精神痛苦。主动求医,喜欢诉苦,没有痛苦就不是神经症。3、持久性。4、心理或社会功能受损。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做基础。二、神经症的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2、与不健康心理问题相鉴别3、与器质性病变相鉴别4、与人格障碍相鉴别5、与其他神经症相鉴别6、与抑郁症等一、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精神病性症状1、幻觉;2、妄想;3、显著的兴奋和活动增多;4、并

3、非由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退缩;5、显著性精神运动性迟滞;6、紧张性行为。二、神经症与不健康心理状态的鉴别心理冲突的常形:与现实有直接联系,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心理冲突的变形:与现实无联系,无明显道德色彩, 是神经症性的。三、神经症与器质性病变的鉴别1、对每一位可疑的神经症病人都必须进行常规的身体和神经系统检查。2、根据一次会晤或精神科检查便下诊断,尤其是缺乏经验的医生,常常是不可靠的。(1)定期复诊。(2)有时需要内科和神经科的检查报告或病案纪录。(3)有时需与家属会晤。3、诊断神经症不能单依靠排除。(1)身体和神经系统检查阴性不能构成神经症诊断的充分根据。(2

4、)如果神经症症状典型而且持久(如长期存在心理冲突的变形),既使病人确有内科疾病(慢性肝炎,高血压,结核病),神经症的诊断仍然是可以成立的。(3)对于暂时不能确诊的病人,必须向病人做充分的解释,解除病人不必要的顾虑。也防止病人盲目乱投医。四、神经症与人格障碍P.Tyrer(1983),神经症病人的40%有人格障碍A.Sinms(1975),一组神经症追踪12年发现:70%有人格障碍。A.Sinms(1983)计算14篇追踪研究报告,结论:神经症病人中有5.8%后来出现精神病。神经症病人后来出现非器质性精神病状态的,几乎都有人格障碍。五、区分不同类型的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

5、强迫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依据1、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三原则2、根据该求助者的特异心理与行为3、被动求医行为4、自知力缺乏5、病程7、严重程度神经症的诊断依据:1、排除器质性病变2、排除精神病3、症状表现:(1)认知错误(2)行为(3)情绪(4)躯体症状4、存在变形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5、病程6、精神痛苦程度7、社会功能8、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分标准,大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第三单元人格障碍(一)人格障碍的特征1、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2、人格的一些方面过分畸形发展或严重发展不足,导致牢固或持久的适应不良。3、对病

6、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4、病人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难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5、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6、各种治疗手段(医疗措施、再教育等)均难以奏效。一、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的三要素(二)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偏执性人格障碍:猜疑、偏执分裂样人格障碍:古怪;情感冷淡;人际关系明显缺陷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冲动性人格障碍: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有冲动行为表演性(癔病性)人格障碍: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严格要求、追求完美焦虑性人格障碍:一贯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和自卑,对拒绝和批评过分

7、敏感,夸大危险,回避活动依赖性人格障碍:对亲近和归属有过分渴求、不独立,怕被抛弃,感到无助、无能第二节识别病因第一单元生物学原因1、躯体疾病2、生理年龄3、性别因素第二单元心理问题的社会原因1、生活事件2、人际关系3、生存环境4、社会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等)第三单元心理因素1、认知2、情绪情感3、意志行为4、人格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一)来自童年的固定信念(二)来自以往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经验(三)负性自动想法对认知评价的影响1、负性自动想法的概念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快速进入一个人头脑中的似乎有效或真实的想法。“负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