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ID:43691496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2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_第1页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_第2页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_第3页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科农种业有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喂公司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王要完成人:马均吕世华徐富贤刘代银梁南山刘志彬陶诗顺朱永川杨世民樊均长田彦华曾祥忠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05.8.6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A-A-间介:该项目将引进的SRI基本理念与我国水稻生产的实际相结合,特别是针对四川水稻生产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四川及类似稻作生态区域的先进实用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新体系,为我国水稻的超高产及高效栽培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形成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适龄嫩秧早栽、稀植壮株、湿润强根

2、、控苗壮秆和足肥高产等技术特点。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和SRI相比,突破了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与四川稻田种植制度的矛盾,扩大了该项技术体系的应用范围。生产应用的平均增产幅度在10%以上。同时还将大苗、免耕、超稀植、秸秆覆盖、湿润灌溉等技术集成,形成了一套先进实用的、适应于迟栽稻田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模式。创造性地研究提出的“水稻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使稻作群体实现了“密中有稀、稀中有密”的有机统一,提高了群体光合效率,实现了杂交水稻超高产的穗足、穗大和籽粒充实的协调,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个体增产优势。研究形成的“超级水稻超级强化三围立体栽培的方法及其多孔开穴器”研究成果已获国家

3、专利。深入研究了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新体系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优质超高产机理。课题组先后在《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有关研究论文25篇,为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新体系的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示范效果显著。2002-2004年在四川、云南、重庆、湖北等不同生态区进行了近100个点的50亩生产示范,其中在云南永胜点产量达到16.65~19.58t/ha,比当地水稻传统栽培增产25%一60%。2005年该技术体系作为水稻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之一及超级稻主推技术,在四川省50多个县及长江上游各省市推广应用。中国农村金融现状分析2011年1月4日10点

4、1分来源:中国金融网相关标签:屮国农村金融现状分析自1979年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为了配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推动农村经济、金融市场化的发展,农村金融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基本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3o这一阶段的主要改革措施和政策方案主要是恢复和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组织的多元化和竞争状态。包括①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并改变了传统的运作目标,明确提出人力支持农村商品经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②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瓦解,农村信用合作社也重新恢复了名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地位。农村信用合作社也不是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但它接受中国农业银

5、行的管理;③放开了对民间信用的管制,允许民间自由借贷,允许成立民间合作金融组织,例如80年代末首先在四川省成立的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同时允许成立的还有一些农业企业的财务公司,企业集资异常活跃;④允许多种融资方式并存,包括了存款、贷款、债券、股票、基金、票据贴现、信托、租赁等多种信用手段。第二个阶段:1994〜1996。在第一阶段改革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改革更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了要建立一个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的口号。更具体地说,这一农村金融体系包括以工商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主要为农户服务的合作金融机构(

6、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支持整个农业开发和农业技术进步、保证国家农副产品收购以及体现并实施其它国家政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此①于1994年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试图通过该银行的建立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屮剥离出来;②加快了屮国农业银行商业化的步伐,包括全面推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对信贷资金进行规模经营,集屮管理贷款的审批权限,等等;③继续强调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根据国务院1994年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计划在1994年基本完成县联社的组建工作,1995年大量组建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不过,实际进度大大落后于这一阶段所设计的目标。另外

7、一个重要的政策变化就是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再受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管理,改由县联社负责;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督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承担。第三个阶段:1997〜。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1997年开始的通货紧缩后,在强调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也开始受到重视,客观上强化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主要体现在:①开始在国有专业银行中推行贷款责任制;②收缩国有专业银行战线。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屮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