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通论-第七讲-先秦诸子:墨家、名家、荀子、法家(武汉大学)

国学通论-第七讲-先秦诸子:墨家、名家、荀子、法家(武汉大学)

ID:43704375

大小:2.15 MB

页数:129页

时间:2019-10-13

国学通论-第七讲-先秦诸子:墨家、名家、荀子、法家(武汉大学)_第1页
国学通论-第七讲-先秦诸子:墨家、名家、荀子、法家(武汉大学)_第2页
国学通论-第七讲-先秦诸子:墨家、名家、荀子、法家(武汉大学)_第3页
国学通论-第七讲-先秦诸子:墨家、名家、荀子、法家(武汉大学)_第4页
国学通论-第七讲-先秦诸子:墨家、名家、荀子、法家(武汉大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通论-第七讲-先秦诸子:墨家、名家、荀子、法家(武汉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诸子:墨家、名家、荀子、法家墨家: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像明刻本《墨子》墨子的生平《史记》无墨子传,只在《孟荀列传》中略谓“盖墨翟(dí)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汉书·艺文志》班固注曰:“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清人孙诒让推定墨子的生卒年约为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墨子的籍贯为宋,但长期生活于鲁。墨子的生平墨子早年学习儒术,因不满周礼的繁文缛节,自创学派。墨子师徒组成了宗教性与政治性的社团,集体奔走于齐、鲁、宋、楚、卫、魏诸国。连孟子也不得不承认“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

2、心上》)。墨子的生平据《墨子·公输》记载,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攻城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一消息后,从齐国出发,裂裳裹足,星夜兼程,十天赶到楚国郢都,与公输般辩论,并向楚王宣传“兼爱”、“非攻”思想。他在楚演示了自己的守城方法,公输般比不过他。最后楚王不得不放弃了攻宋的打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止楚攻宋”的故事。此外,他还阻止了鲁阳文君攻郑、攻宋。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的思想可概括为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十大主张。这十大主张以“兼爱”为本。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十事”,表面上十分矛盾,但这些

3、治国方略是为救治列国社会病态而准备的,至于针对某国某地,只需视其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墨子曾教导弟子:“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同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鲁问》)由是可见,此十事并非平列的,亦非同时使用的。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反对战争,反对亏人以自利,提倡的是“兼相爱,交相利”。他认为,一切灾害都产生于“别”。所谓“别”,即偏爱、自私。各自从偏爱出发,亏人以遂其私,所以产生了“交相

4、恶”。拯救的办法是“以兼易别”。所谓“兼”,即每个人都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墨子的“兼爱”思想“兼爱”不同于孔子的“仁爱”。儒家“仁爱”是有差等的爱,如对父母的爱与对兄长的爱不同,对自己父母的爱与对别人父母的爱不同。儒家主张从亲情出发,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讲“泛爱众”,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墨子的“兼爱”是“爱无差等”。也就是说,他要求人们对别人的爱与对自己父母的爱、对自己亲人的爱,没有差别,一视同仁。墨子的“兼爱”思想“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

5、?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兼爱中》)这是墨子的治国之道和理想社会。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以兼为善,以兼为仁义,其“兼爱”的背景是“互利”。“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兼爱中》)他把小生产者互爱互

6、利的道德原则推广为天下普遍的原则。这之中含有功利主义的交换原则,“利人利己”、“害人害己”的心态。他实际上主张“己所欲,施于人”,但从互利互惠的角度讲,则比较平易。融合义利,易被人接受。墨子的“兼爱”思想他劝诫“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盼望建立一个“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的公平合理社会。这其中含有对王公大人骄奢淫佚的不满,控诉了争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劳动者要求自食其力、过安定生活的愿望。墨子“兼爱”带有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始平等思想的痕迹。墨学的衰亡墨学在汉代以后迅速衰微,原因何在呢?首先,从

7、外部来说,是儒学的批评(如孟子辟杨墨,诋为无父无君),以及儒学地位越来越高,知识分子视墨学为“邪说暴行”,因而被冷落。其次,从内外部关系来说,墨家学说不适应秦汉以后的社会生活。墨家兼爱思想有打破家族家庭本位之嫌,特别是墨家的组织、游侠作风和辩说特性,都不适应农业文明的大一统的社会,并会被集中的中央政府所禁止。如汉朝就打击游侠。另外,墨家主张的“以兼易别”和整齐划一的“尚同”思想,反对多样化,不适应社会各阶层表达自己的愿望,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墨学的衰亡再次,从内部原因来说,墨家自身有很多缺陷使它中绝。第一,墨子去世后,墨家缺乏德业兼

8、备的领袖,缺乏像孟、荀之于儒家,庄子之于道家那样的大师级人物。第二,墨家组织内部缺乏民主。第三,它的苦行主义、自我牺牲,使人们难以接受,其理想也很难实现。第四,墨家后世的墨侠集中在秦国,有“拥秦”之嫌,在知识分子中名声不好。第五,墨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