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

ID:43723498

大小:113.88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10-13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_第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_第2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_第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_第4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内容精华全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选择题、辨析题)(-)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m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

2、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他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的工具,是教育

3、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

4、);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桑代克(美)、沛西•能(英)教育史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在

5、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西周时期出现了“学在官府

6、”、“政教合一”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武士;雅典教育目的是使其子弟具有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综合能力,成为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埃及教育最典型特征。封建社会教育:春秋战国,私学大兴,儒家、墨家私学成为当时显学;汉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朱熹)成为国学西方封建社会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培养教士和僧侣)和骑士学校(培养皇室之外的贵族子弟)。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资

7、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教育学是一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牢记)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8、《孟子•尽心上》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彳非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专谈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与政治关系)。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长善救失。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墨翟:“兼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