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SD的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A

PTSD的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A

ID:43725944

大小:85.87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0-13

PTSD的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A_第1页
PTSD的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A_第2页
PTSD的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A_第3页
PTSD的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A_第4页
PTSD的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A_第5页
资源描述:

《PTSD的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PTSD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第7卷第2期PTSD的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李雪英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简称PTSD)是少数的、原因相对明确的心理障碍之一,且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反复的侵入性记忆)。研究者们提岀了许多理论对PTSD进行解释,如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又包括心理动力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等,其中发展较完善、较有影响力和说明力的是认知理论。在PTSD的治疗领域,治疗家们应用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1PTSD的概

2、念及相关临床事实PTSD代表一组精神症候群,在这组症候群中,个体对超载的心理社会应激产牛严重的焦虑反应oDSM-1V对PTSD的临床症状做了如下描述:反复体验创伤事件的症状,如恶梦、闪冋、侵入性记忆;保护性反应,如情感麻木、健忘症、认知冋避等;唤醒症状,如惊恐反应、过度警觉、入睡困难。还伴有负性情绪(如悲伤和愤怒)以及负性认知(内疚感)[1]。在国内《CCMD-2-R》把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归入心因性精神障碍,并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和延迟性应激障碍两种,其中,延迟性应激障碍与DSM-IV所列的PTSD相似。有调查发现在美国经

3、历过创伤事件的普通人群有25〜30%的人患PTSDo某些创伤,如被强奸,伴随有更高的发病率[2]。研究表明不同种类创伤事件引发的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不一样;有无心理或行为异常史与PTSD的发生有关,先前的创伤经历与第二次创伤后的PTSD的发作有关联。另外,创伤后的不良生活事件对PTSD产牛负面影响,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可减缓PTSD症状。另外,PTSD常与其他心理障碍伴随出现,80%的PTSD患者伴有其他心理障碍症状[3]o2PTSD的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在头脑中存在一套关于整个世界和社会的模型及信念,诸如:死亡和疾

4、病不会轻易的降临在自己头上;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可动摇;自己有能力实现生活目标等。而创伤经历所提供的信息与这些模型和信念不一致,于是个体试图同化这些与预存模型不一致的新信息。当新的信息整合进已存在的模型,则发生成功的信息加工;若整合不成功,导致病理性创伤后反应,如PTSDo不过,认知理论对PTSD的解释又有儿种不同的观点,现分述如下。2.1社会认知理论Horowitz等的应激反应理论是解释PTSD的社会认知理论Z—,重心放在对创伤信息的认知加工上[4],认为认知加工的原动力是一种完形倾向,将新信息整合进预存的认知模型是

5、一种心理需要。Horowitz认为,经历创伤后,起初是〃大哭,z(cryingout),然后是信息超载。此时关于创伤经历的记忆、想法和表象都不能与当前的图式相融合,使一些心理防御机制发生作用,把创伤信息压抑到无意识屮去,个体经历一段麻木和否认事实时期。但是,完形倾向却力图使与创伤有关的信息保护在激活记忆中,以达到与预存模型的整合,于是导致心理防御机制崩溃,促使创伤信息重新进入意识层面,其表现形式为闪回、恶梦等。这种信息加工的失败意味着部分创伤信息依然保持在激活记忆中,没有完全整合,这就会导致顽固性的创伤后反应,即PTS

6、D[5]o2.2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对PTSD进行了解释,侧重点放在创伤造成的威胁上,以及创伤信息是如何在认知系统中表征的,随后乂是如何被加工的。Foa等认为经历创伤后,记忆中形成了一个恐惧网络,这个网络是由如下信息组成的:创伤事件的刺激信息;创伤在认知上、行为上和生理上的反应信息;刺激与反应联系起來的信息。诱发性刺激(创伤的遗留物)会激活恐惧网络,使网络信息进入意识[6,7]。这就解释了PTSD的侵入记忆症状。逃避反应症状群的出现是力图压抑和避免这种网络的激活的结果。只有恐惧网络成功的整合进已有的记

7、忆结构中,才能够解决这种创伤问题。在这种整合过程中,才能够解决对恐惧网络激活,从而对它进行修正。但有一些因素会使整合岀现麻烦,如创伤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使恐惧网络难以整合进预存模型;事件的严重程度会干扰创伤发生时的认知过程,这种干扰会使恐惧网络变得支离破碎,很难整合进有组织的模型[8]。2.3双重表征理论双重表征理论认为,创伤事件会在记忆中形成两种表征:一种是有意识加工的产物,其过程是慢速,系列的,信息容量有限,称Z为言语通达性记忆(VerbalAccessibleMemory)简称VAM。另一种是无意识加工的

8、产物,其过程是快速平行分布的,容量大,称之为情境通达性记忆(SituationalAccessibleMemory)简称SAMo当个体处于与创伤的物理特征或意义特征相似的情境时,这种记忆会自动的提取或浮现岀来。伴随上述两类记忆表征,有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一种是与SAM有关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伴随创伤事件同时产生;另一种伴随VAM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