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转型:关于东南农村宗族与屯堡非宗族的比较研究——以潮州凤凰村和安顺鲍屯村为例

传统与转型:关于东南农村宗族与屯堡非宗族的比较研究——以潮州凤凰村和安顺鲍屯村为例

ID:43747372

大小:160.63 KB

页数:92页

时间:2019-10-13

传统与转型:关于东南农村宗族与屯堡非宗族的比较研究——以潮州凤凰村和安顺鲍屯村为例_第1页
传统与转型:关于东南农村宗族与屯堡非宗族的比较研究——以潮州凤凰村和安顺鲍屯村为例_第2页
传统与转型:关于东南农村宗族与屯堡非宗族的比较研究——以潮州凤凰村和安顺鲍屯村为例_第3页
传统与转型:关于东南农村宗族与屯堡非宗族的比较研究——以潮州凤凰村和安顺鲍屯村为例_第4页
传统与转型:关于东南农村宗族与屯堡非宗族的比较研究——以潮州凤凰村和安顺鲍屯村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与转型:关于东南农村宗族与屯堡非宗族的比较研究——以潮州凤凰村和安顺鲍屯村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类号:C91密级:论文编号:2007020326贵州大学2010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传统与转型=关于东南农村宗族与屯堡非宗族的比较研究——以潮州凤凰村和安顺鲍屯村为例学科专业:社会学研究方向:理论社会学与应用社会学导师:孙兆霞教授研究生:中国•贵州•贵阳2010年5月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I一、导言1(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11.问题缘起12.研究意义2(二)文献回顾31.国外宗族研究42.国内宗族研究43.国外非宗族研究74.国内非宗族研究75•研究评述9(三)相关概念界定91•核心家庭92.家族与宗族103.非宗族民间组织10(四)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101•理论

2、基础102.研究方法11二、凤凰村与鲍屯村的历史人文地理背景15(一)凤凰村历史人文地理背景151•东南人文地理背景151•封建土地所有制15(二)鲍屯村历史人文地理格局161.黔中人文地理格局162.军屯制16(三)小结17三、宗族结构及功能的社会变迁一凤凰村的案例18(一)解放前:宗族结构及功能的多元化181•宗族的生成原因182.宗族组织213.宗族经济244.宗族文化255.宗族功能的多元化27(二)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宗族的退岀及功能的弱化291•宗族组织的退出292.宗族经济的消失293.“拜老爷”的隐蔽304.宗族功能的弱化30(三)改革开放后:宗族的重建及功

3、能的凸显311•宗族的重建312.家族企业对宗族经济的延伸343.宗族文化的转型354.宗族功能的凸显37(四)小结38四、非宗族结构及功能的社会变迁——鲍屯村的案例40(一)解放前:鲍屯村的非宗族结构及功能的多元化401.非宗族结构的生成原因402.非宗族结构的特点443.社区互助经济474.村落社区文化485.非宗族结构的功能多元化51(-)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非宗族结构的退岀及功能的潜存521.非宗族民间组织的退出532•社区互助经济的消失531.宗教信仰的潜存532.非宗族结构的功能之式微55(三)改革开放后:非宗族结构的复兴及功能的延续551•非宗族结构的延续55

4、2•社区互助经济的延续611.村落社区文化的复兴652.非宗族结构之功能的延续70(四)小结71五、理论的视角:凤凰村与鲍屯村的社会结构之比较分析72(一)凤凰村的宗族结构与鲍屯村的非宗族结构的形成背景之异同721.同质性:母源地社会性质的相同722.异质性:新落地自控条件等的差异72(二)解放前:宗族结构与非宗族结构之特点与功能741.宗族结构与非宗族结构的异质性742.宗族结构与非宗族结构的功能之异质性75(三)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宗族结构与非宗族结构的消解与蛰伏76(四)改革开放后:宗族结构与非宗族结构的复兴与变异761.同质性:改革开放的政策762•异质性:宗族结构

5、的转型与非宗族结构的延续771.现代宗族与非宗族结构的功能之异同77六、现实的视角:凤凰村与鲍屯村的传统资源之现代利用78(一)风凰村家族企业发展的内生性资源之利用791.家族企业产生的社会背景802.宗族资源的现代利用80(二)鲍屯村内生性资源推动的旅游开发811•鲍屯旅游开发的社会背景811.外部资源与传统内生性资源相整合的发展路径选择82致谢84参考文献85传统与转型:关于东南农村宗族与屯堡非宗族的比较研究——以潮州凤凰村和安顺鲍屯村为例中文摘要宗族结构一直是研究中国社会的重要领域,宗族个案及其比较研究有较多研究涉猎,而菲宗族结构的研究成果少,有关宗族研究与非宗族研究

6、的比较研究目前还是空口。基于以上研究视角的缺失,本文试图以东南地区凤凰村宗族社会与黔屮屯堡区鲍屯村非宗族社会为研究个案,从社会历史变迁的视角,对宗族结构和非宗族结构进行比较研究,走出宗族研究对非宗族研究遮蔽的囿见,提供宗族结构与非宗族结构的比较研究z实证类型,以此探寻屮国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风凰村和鲍屯村的先民都来自宗族社会,因当时所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科举制度等因素存在差异,形成了具有不同结构性特点的汉族移民社会。本文主要从三个时间维度來分析凤凰村的宗族结构与鲍屯村的非宗族结构的特点及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对二者的同质性与异质性进行比

7、较:凤凰村是典型的宗族社会。解放前,族产雄厚、祠堂林立、严密的宗族组织、聚族而居、祭祖活动等是其重要的结构性要素,连一年一度的“拜老爷生”也具有典型的宗族色彩。而同时期的鲍屯村则具有典型的非宗族特征,杂姓交叉而居、经济互助组织、宗教组织、娱乐组织等非宗族民间组织名FI繁多,抬汪公、跳地戏、修佛等社区文化,都体现出非宗族社会与宗族社会的异质性。尽管凤凰村和鲍屯村的社会结构类型不同,但却通过不同的机制在各自社会发挥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功能。解放后,一系列相同的社会变革运动对凤凰村和鲍屯村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宗族势力和非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