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临床应用

伤寒论临床应用

ID:43758029

大小:82.6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0-13

伤寒论临床应用_第1页
伤寒论临床应用_第2页
伤寒论临床应用_第3页
伤寒论临床应用_第4页
伤寒论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太阳中风证有汗出的表现,反而用桂枝汤发其汗,因前者是病汗,后者是药汗。临床中病汗与药汗的机制与表现上有何异同点?答:病汗①机制:卫气受邪,失于固密,营阴不能内守,泄漏于外,则见汗岀②表现:汗自出药汗①机制:调和营T,使营T相合,T外固密,营阴内守。②表现:微汗出,皮肤潮润?【参考35】2、本证(麻黄汤证)与《中医内科学》中的哪些病证相重叠(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答:感冒的风寒束表、咳嗽的风寒袭肺、喘证的风寒壅肺、哮证的冷哮和寒包热哮可参考、肺痈的初起可参考、水肿的风水相搏可参考。3、从治疗角度讲,误用麻黄汤会有哪些不良后果?原

2、文中有哪些条文直接或间接提及?答:83、84、85、86、87、88、89、49、50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不良后果:阴液不足,发汗无源,强行发之,不仅伤阴,更助阳热,以致阴伤热炽,变证蜂起。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不良后果:误发其汗,不仅助膀胱湿热,耗肾中之阴,且阴伤热炽,迫血妄行,损伤阴络,可发生尿血之证。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岀则煙。——不良后果:因汗血同源,发汗必伤营血,疮家已有气血两虚,复加发汗,则营血更伤。营血伤则不能濡养筋脉,则导致筋脉强直,肢体拘挛的变证。86:鲍家,不口J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附,不得眠。——不

3、良后果:强发其汗,更加损伤阴血,血不能濡养筋脉,则额两旁陷中之脉紧急;血虚不能上注于目,则目直视而睛不能转动。血虚不养心,神不守舍,则不得眠。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不良后果:血伤无以濡养筋脉,气伤阳虚无力温煦肌肤,故寒慄而振。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己阴疼,与禹余粮丸。——不良后果:心失所养,心神浮越,故恍惚而心乱。汗家重发汗,阴津受伤,阴屮滞涩,故小便后阴疼。89: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不良后果:误用发汗,使脾胃已虚之阳更伤,必然导致胃中冷。胃寒气逆者,可见呕吐,若平FI有蛔虫者寄生,可见吐蛔。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

4、若下Z,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口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屮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Z。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4、仲景脉法中,紧脉可以主哪些病证?(1)答:脉浮紧主风寒外束,如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皆因风寒外袭,寒主收引,故令脉管收缩紧束。另外,阳明中风(189条)也因太阳表证未解而冇浮紧的脉彖。(2)脉沉主水,脉紧主寒,脉沉紧主寒水为患,如苓桂术甘汤(67条)(3)脉沉主水乂主病在里,脉紧主邪实乂主痛,脉沉紧是热实结胸的典型脉象,如大陷胸汤(135条)。(4)小柴胡汤(266条)的“脉

5、沉紧”,一说为太阳表证不解,故脉紧;一说为脉弦甚,与紧相似,为少阳病脉象。(5)脉紧主邪实于里,如梔子豉汤(221)(6)紧脉主里寒重甚,如283条的少阴病阴盛阳亡时表现为“脉阴阳俱紧”。(7)紧脉亦主内伤饮食,如355条瓜蒂散证,痰食之邪内阻,气血不畅,故“脉乍紧”。(8)另外,140条“脉紧者,必咽痛”108条的“肝乘脾也,名曰纵”表现为寸口脉浮而紧;129条的脏结“脉小细沉紧”。5、表里俱病治疗有先表后里者,如原文第45条、第164条,有先里后表者,如原文第91条、第372条,有表里同治者,如原文第146条、第163条,临床中应如何区别论治?答:先表后里:汗后表证未解或

6、表病兼里实病,法当先解表后攻里(45):汗后脉浮,诸症仍在,说明病仍在太阳,而未入里,病在表,仍当汗解,但因病在汗下Z后,正气先伤,不可用麻黄汤峻汗,只宜用桂枝汤缓发其汗,以除在表未尽之邪。(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164):今见恶寒,为表邪未尽,外自表证,兼里有痞证,为表里同病,治法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黃连泻心汤。)先里后表:表病兼里实,里实急或表病兼里虚重证(91):此虽有

7、身疼痛的表证,兼有脾肾阳衰之危证,故必须急救其里,回阳救逆。(伤寒,医下Z,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372):虽有身休疼痛表证,但里证为脾肾阳微的虚寒下利重证,当先温其里,待里阳恢复,清便门调后,才能治其表证。(卜•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表里同治:表里同病,表证已轻,里证不重或表证兼里虚证(146):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进而邪犯少阳,太阳表证已轻,少阳之证不重,治宜太少两解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