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ID:43765368

大小:195.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10-14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_第1页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_第2页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_第3页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_第4页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土壤有效磷的测定0.5mol/LNaHCO3浸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Olsen法)崔玉玲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测试中心一、概述土壤有效磷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表明土壤的供磷水平,可以作为判断施用磷肥的指标,为推荐施肥提供依据。一、概述土壤有效磷含量只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同一土壤用不同方法测得的有效磷量可以相差很多,即使用同一浸提剂,由于浸提条件如土液比、温度、时间、振荡方法不同其结果有很大差异,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结果才有相互比较的意义。1、浸提剂浸提剂的选择主要根据各种土壤性质而定。土壤有效磷测定的化学提取法采用的

2、提取剂种类很多,目前应用的主要测定方法有三种:Olsen法、BrayⅠ法和Mehlich3法。究竟何种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磷与作物的相关性更好,是否适合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应用,尚无定论。一、概述1、浸提剂在目前使用较广的几种浸提剂中,一般认为以0.03mol/LNH4F-0.025mol/LHCl(BrayⅠ法)浸提剂比较适合于风化程度较高的酸性土壤;石灰性土壤通常用0.5mol/LNaHCO3(pH值为8.5)(Olsen法)浸提比较满意;对于中性和酸性水稻土NH4F—HCl法和NaHCO3法都有应用。一、概述1、

3、浸提剂Mehlich3法是近年来研究较多并逐步推广应用的—种测试方法,其优点主要是一次浸提可测定土壤中大部分有效养分,便于大批量分析;缺点是应用时间不长,尚未建立土壤的丰缺指标体系,需要进行试验确定。2、评价结果即使简单地以“高”、“中”、“低”来分档,不同提取方法的结果分起档来其数值相差很远;而且同一提取方法的结果对不同土壤,不同作物还应该有不同的分档标准。一、概述2、评价结果测定方法评价标准0.03mol/LNH4F-0.025mol/LHCl法0.5mol/LNaHCO3法低﹤15﹤6中15-306-10高

4、﹥30﹥103、Olsen法的影响因素浸提时间:Olsen法连续提取测定的土壤有效磷的结果表明,浸提次数对Olsen-P的测定值影响很大,0.5mol/LNaHCO3溶液浸提出的土壤有效磷量随振荡时间而增加。将各次连续测定值与各参比标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Olsen法对土壤有效磷进行一次提取已经能够反应土壤的有效磷水平,无需进行多次提取。一、概述3、Olsen法的影响因素温度:Olsen法不同温度浸提的土壤有效磷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Olsen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影响极大,在10~30℃范围内,有效磷测定值随

5、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磷值的平均值为0.44mg/kg,且随着土壤含磷量高低,其影响程度不同。一、概述3、Olsen法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报告有效磷结果时必须同时说明所用的测定方法。注意测定方法和标准化。二、方法原理石灰性土壤由于大量游离碳酸钙存在,不能用酸溶液来提取有效磷。一般用碳酸盐的碱溶液。由于碳酸根的同离子效应,提取液中的HCO3-可和土壤溶液中的Ca2+生成CaCO3沉淀,从而抑制了Ca2+的活度而使某些活性较大的Ca—P(磷酸钙盐)被提取出来。二、方法原理同时由于碳酸盐的碱溶液,在酸性土

6、壤中因pH提高而使Fe-P(磷酸铁盐)、Al-P(磷酸铝盐)水解而部分被提取,也降低了铝和铁离子的活性,在浸提液中由于Ca、Fe、Al浓度较低,不会产生磷的次生沉淀。二、方法原理此外,碳酸氢钠碱溶液中存在着OH-、HCO3-、CO32-等阴离子,有利于吸附态磷的置换。因此NaHCO3不仅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也适应于中性和酸性水稻土壤中速效磷的提取。三、主要仪器设备1、可控温的往复振荡机:本法浸提温度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浸提时的温度条件。一般要在室温(20~25℃)下进行,本方法要求是25±1℃,在恒

7、温振荡机上进行提取。三、主要仪器设备2、分光光度计可在880nm波长处测读吸光度。波长不能达到880nm时可用700nm,浸出液有颜色时可用活性炭脱色。分光光度计光的选择吸收: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种物质的固态物或溶液上时,一部分光会被吸收或被反射,不同的物质对于照射它们的光束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对某个波长的光吸收强烈,对另外波长的光吸收很小或不吸收,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选择吸收。分光光度计物质呈现出特征的颜色,就是它们对可见光中某些特定波长的光线选择吸收的缘故。一切物质都会对可见和不可见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进行吸收。

8、分光光度计日常所见的白光实际上是波长400-750nm连续光谱的混合光,它是由七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这段波长范围的光是人们视觉可觉查到的,所以称为可见光。880nm为近红外光,在此波长处对磷有吸收,而对杂色又不吸收,故不用脱色。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关系吸收光物质颜色 颜色波长(nm)黄绿紫400~450黄蓝450~480橙绿蓝480~490红蓝绿490~5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