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ID:437757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2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行政管理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一、引言新农村建设的提法引起学界的热烈关注源于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表。实际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不是今天才有的。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上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但这个“新农村”是相对于旧中国的“旧农村”而言的。改革开放之初,党和政府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但这个“新农村”相对的是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是针对在新世纪里农村建设的新的历史任务

2、提出来的,面对的是新形势和新要求。这个新要求或者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就是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官方文件中将新农村建设视作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足见“三农”问题的严峻和国家对它的高度重视。而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显然是早在官方文件的提法之前就已开展较多时日。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实际上传承于“三农”问题研究。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大热门。因而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研究也展现出不同的流派主张二、主题(一)国内研究现状

3、新农村建设的面向究竟是什么,这是首要回答的问题。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性较强的说法。   一是以经济学家林毅夫为代表的“拉动内需”说。这种观点认为,从短期来看,通过国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拉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同时又可以刺激内需,消化国内制造业的过剩生产能力,防止经济紧缩。从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也就是“农民进城”务工。   5二是以“三农”问题研究专家陆学艺为代表的“户籍制度改革”说。这种观点认为,农村衰败的原因在于中国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限制了城

4、乡之间的合理流动,致使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城市化进程太慢,因此要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结构,首要的在于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二元分立体制。   三是以徐勇、贺雪峰和温铁军等人为代表的“新乡村建设”说。这一派的观点认为,中国人口基数太大且处于增长之中,而人均占有的资源又太少,仅靠“农民进城”来解决“三农”问题既不理智,也不现实,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这个出路就是新乡村建设。因而他们也区别于20世纪20-30年代梁漱溟、晏阳初等人推动的乡村建设运动,被称为新乡村建设派。   仔细来看,在新乡村建设派各自强调的重点里面,实际上又有三个不同的分野。如,以徐勇为代表

5、的早期农村政治学研究更注重村民自治的深化和市场化、民主化的导向。他认为,我国现阶段乡村社区建设的要义是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框架下,通过外部支持和内源发展的结合,以市场化、民主化为导向建设新的乡村社区,要提供开发村民自治有效运行的资源。以温铁军为代表的“农民合作”说则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村庄层面上讲,是农民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全方位的建设和全方位的合作。“农民合作社由于本质上是弱势小农联合而成的组织,因此才应该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组织创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农民互帮互助、共沾利益、共担风险,把市场行为

6、造成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解决。”同时,温铁军还从他的乡村建设实验总结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于建立老年人协会和文艺队伍。而贺雪峰等力图建立“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领域的新生代则更注重农村社会的组织重建和文化重建,主张通过“低消费、高福利”来提高农民的主观福利,通过建立老年人协会和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给农民提供一个公共的、有品位的、适合他们需要的交流场所。组织重建和文化重建的目的,正在于“让村民对未来充满信心,有预期;让村庄有文化,有舆论,有道德压力,有生活感”。四是政策部门的研究,体现相当浓厚的政策色彩。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锡文认为,新农

7、村建设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发展农村生产力,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不提高,新农村建设搞不下去;(2)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乡镇机构设置、职能设置必须与农民要求和承受能力相适应;(3)通过城乡统筹解决农民最无奈、最无法解决的问题;(4)建设一个好的农村环境。可见政策规划主要着眼于经济与制度等宏观领域。   以上各种观点的差异,实际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以农村和农民为本位的新农村建设,二是以国家(或农村以外)为本位的新农村建设。前者的视角是农村和农民,后者的视角是农村外部的国家制度和政策安排

8、。5(二)国外研究现状(一)韩国新农村运动  韩国的新农村建设运动正式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这段时期一方面韩国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日益扩大,使得农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