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法理学课程论文

[精品]法理学课程论文

ID:43777754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法理学课程论文_第1页
[精品]法理学课程论文_第2页
[精品]法理学课程论文_第3页
[精品]法理学课程论文_第4页
[精品]法理学课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法理学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法理学建构内容摘要:传型期的屮国正在而临着许多问题,屮国法学何去何从,究竟怎样的法学构建适合中国的发展,成为当下法学家们思考的问题,文章从近年来中国法学界对转型期中国法学发展的讨论出发,试从立法观念的个体性,私法精神的基础性,儒家文化的精神性三个方而浅析屮国法理学构建屮的问题,旨在表明对转型期中国的法治建设思考关键词:法理学构建私法精神儒家文化口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法学界就开始探讨中国当下法理学的建构,法学理论界对法学发展方向的探讨体现了当代法律人人的理论自觉性。同时也推动中国法学以理性自觉的在科学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为此,《中国法

2、学》在1991年第6期和1992年第1期连续发表了以“九十年代我国法理学的展望”为题的笔谈。1994年《中国法学》创刊十周年的吋候,该刊又以“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学”为题,组织发表了大型笔谈,各位学者“就我国法学研究的现状和今后的方向、任务,法学理论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法学各学科理论的开拓与发展,法学观点和法制观念的更新,法学思维与研究方法的变革,以及法学人才的培养与法学教育的改革等,发表见解,提出建议。”1995年,屮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在昆明召开了当年的年会暨中国法理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犬会,那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法理学”。恰如舒国浊

3、教授所说:“面临世纪Z交,法学界的同仁似乎在做'世纪之末的反思同年,《法律科学》也以“法理淫的改革与发展”组织、发表了系列笔谈。《法商研究》在2000年也组织了以“法理学向何处去”为题的专题讨论,陈金钊教授指出:“法理学向何处去'命题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学者们试图摆脱法理学研究的'危机',指明今后的发展前景。但这是件非常艰难的工作。因为中国法理学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可以说它还没有过兴盛的时期,因而也就很难谈论危机的问题。如果说这一判断是准确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今天研究这一课题主要是预示未来。”①近年来,关于屮国法理学的建构的种种学说,比较具有代表

4、性的有,朱苏力先生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论”,梁治平先生的“法律文化论”、以张文显先生为代表的“权利本位论”、以部门法论者为主力的“法条主义”等理论分析范式。邓正来先生于2005年发表的《屮国法学向何处去》更是对上述主要学说进行反思和批判,引起了理论界的不小的轰动,各种评论纷纷发表,邓正来先生的文章是对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屮国法学发展的反思与展望的延续,反映了转型吋期屮国法学家的思考。我们暂且先把理论界对中国法学发展的争论搁置一边。从私法的角度探讨屮国法理学发展的建构。从人类社会法制的丿力史发展看,宪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公法都以私法(民法)的一

5、些基本观念为指导,都引进了私法的一些基本原理。正如恩格斯所说,诸如平等权利之类的原则,起初是在私法(民法)方面得到承认,后來才逐渐在公法方面得到承认。法国学者达维德亦说,法的其它部门只是从民法出发,较迟或较不完备地发展起来。私法的主体平等、契约口由、权利木位等基本原则己成为整个法律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石。21世纪屮国法律体系的建立亦不①①姚建宗"《主题变奏:屮国法学在路上以法理学为视角的观察》,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四期。应例外。当然,我们也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Z上构建中国的法理学,一种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耍强冇力的传统文化为后盾。因此,本文试从

6、立法观念的个体性,私法精神的基础性,儒家文化的精神性三个方面浅析中国法理学的构建。一、立法观念的个体性传统中国的法律主要就体现在刑、罚上。纵观中国占代的立法,均以刑、罚为主。虽传统中国法律思想有“徳主刑辅”,儒家追求“无讼”的法律思想以达到教化民众,消除纷争的效果。但以政府为核心的传统中国法律就是以刑、罚为手段,使社会民众服从于政府的统治。这种观念忽视了个体的存在,个体在社会中几乎无地位可言,仅是贯彻政治思想的“工具”。而法律也是被统治者用于维护统治地位,稳定社会秩序的工具罢了。同时个体所为的一切行为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纯粹的个体与个体Z间的独立

7、自主的意志关系不存在。法律成为了君主实现个人专制的工具,为个休的对立物。传统中国儿千年的法律文化给人们留下的这样的印象,提起法律,人们想到的就是劳刑,监狱,暴力,专政。新屮国成立后,法律的经过了改革开放后的近三十年的发展,这种观念在社会中的影响还有存在。屮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屮心,那么在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前提下,中国的法应以个体为核心,个体的行为所形成的一切关系是以意思自治原则为前提,政府并不能为个体强制创设某种社会关系,也不能对个体间所设立的正当的社会关系进行干预。个体的独立主体地位和自主的人格得到尊重和保障,法律被

8、看作是以保护某种权利、实现某种思想为目标而设立,而不是政府维护其统治的手段。这种价值观念下的法律,往往和民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