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昱论劳动改造与人的再社会化

杜欣昱论劳动改造与人的再社会化

ID:43782460

大小:3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4

杜欣昱论劳动改造与人的再社会化_第1页
杜欣昱论劳动改造与人的再社会化_第2页
杜欣昱论劳动改造与人的再社会化_第3页
杜欣昱论劳动改造与人的再社会化_第4页
杜欣昱论劳动改造与人的再社会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欣昱论劳动改造与人的再社会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安监所论文论劳动改造与人的再社会学院:新疆警察学院学生姓名:杜欣昱学号:20141103060294专业:侦查学年级:2014级本科完成FI期:2015年6月9R指导老师:蔡婷婷论劳动改造与人的再社会化内容提要:再社会化是人的一生各种社会化中的特殊种类,而罪犯的劳动改造则是再社会化诸多途径中的特殊的一种。劳动改造并不必然实现人预期的再社会化,但作为社会控制中,违背社会规范所应承担的i种刑罚制度,却是实现人的再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如何去正确的利用劳动改造这一手段去实现特定的社会预期和社会规范所追求的冃的及效果,如何去顺利地将罪

2、犯完成再社会化改造,不仅是刑法学、犯罪学关注的重点,也是社会学关注的一部分。我们不仅应该在思想上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去引导、培养公民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应该在治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发现、解决问题,在再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劳动改造等一系列监狱体制,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方面面。关键词:劳动改造社会化再社会化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法律法制不断健全,行刑理论也发生了变更。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行刑目的从“剥夺”“隔离”转向“再社会化”即罪犯

3、经过受刑后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在我国的社会意识中,监狱被认为是堕落者的“天堂”,一直是一个黑暗的角落,很少有人去关注。一、劳动改造的意义和现状(一)、劳动改造的意义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是一切社会病毒口豪的防毒剂。”劳动可以磨练罪犯的意志,培养其社会化的人格,可以使罪犯在劳动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人生价值的存在,从而根治哪些好逸恶劳、贪图享怎的剥削阶级思想。同时也可以使罪犯接受正确的规范的社会信息的指引,从而不断更新观念,保持与社会同步。由于劳动改造这一措施或者说是手段的产生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要,故其本身的意义也具有多重性

4、。1、劳动改造的直接作用在于其惩罚性。2、劳动改造的间接作用,也可以理解为终极目标在于通过这一措施的实施,最终达到对罪犯原有错误的世界观、人牛观、价值观的改造,适应社会的需要,能够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3、劳动改造也是发展监狱经济的一种形态。(二)、我国劳动改造现状当前我国的劳动改造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够适应在高速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就我国目前的劳动改造条例依然是儿十年代的模式,远远落后与二十一世纪的时代要求。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1、立法上对劳动改造的定

5、义不清晰。2、发展监狱经济所带來的问题。3、监狱的管理工作存在很大瑕疵。作为一个刑法执行机构,监狱在世界各国都是必不可少的。监狱是国家机器,国家机器就是要制裁那些对统治阶级不利的人。我们监狱的宗旨是以改造人为主,我们的监狱改造超过了世界发达国家。西方的监狱是以惩罚为主,主要职责是关押犯人,不突出教育,甚至有些国家的监狱用独居的方式来囚禁犯人,这是对人的精神的摧残。(―)、社会化的内涵要将一个自然人训练、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最主要的途径便是通过与别人社会的互动,学习社会规范,而成为个人人格的一部分,这就是人的社会化。柯尼

6、格(S.Koenig)①说:“所谓的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个人由此成为他所出生的那个社会恪尽职守的一分了,即使他的一举一动符合于该社会的民俗民徳。”人社会化的最终冃标是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合格意味着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能够恰当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并同环境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这也是人社会化的最高境界。个体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国内有学者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把社会化分为三种©:1.基本社会化。即个体在童年期的社会化,主要是学习语言、生活知识和培养认识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感情联系,发展道徳及价值判断标准等。2.预期

7、社会化。指个体在学校等社会机构中逐步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为进入社会做准备。3•发展社会化。即个体在成年期以后的社会化,个体随着环境和口身状况的变化,接受新的期待和要求,承担新的责任、义务和角色。二、再社会化的内涵与作用1、再社会化的内涵再社会化作为社会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不同的学者出现了不同的见解。美国社会学家③Ne订Smelser认为:“再社会化是指一个人早年学习不完全或面对某种新环境不适应而重新学习价值、角色和行为方式,亦即在生活每一阶段中吸收新的角色、价值或知识的过程。”而美国著名的社会学教授戴维•波诺普(DavidPo

8、penoe)在其《社会学》中将再社会化定义为:“有意忘掉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学者的定义虽然存在分歧,但是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I口价值观的抛弃与新价值观学习、吸纳的这•动态过程。对于面临再社会化的犯罪人来说,这种转变是从监狱环境到社会环境的转变,是从特殊群体到正常群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