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图书流通借阅分析与对策

体育院校图书流通借阅分析与对策

ID:43799896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4

体育院校图书流通借阅分析与对策_第1页
体育院校图书流通借阅分析与对策_第2页
体育院校图书流通借阅分析与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体育院校图书流通借阅分析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育院校图书流通借阅分析与对策体育院校图书流通借阅分析与对策【摘耍】根据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流通部的馆藏借阅情况开展了统计和分析,针对分类学科图书的流通量、院系读者的阅读倾向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了体育院校读者使用文献资源的实际现状,提出了改善读者借阅率的有效方法。【关键词】体育院校图书馆借阅率图书流通借阅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核心工作。图书借阅量不仅是衡量图书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还是体育院校EI常教学、评估、学科建设的重耍保障,因此提高图书借阅率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耍任务。1图书馆藏基本情况武

2、汉体育学院图书馆长期以来在文献建设中贯彻“以体育学科为重点,兼顾相关学科”的原则,体育及相关学科的图书资料收藏较为齐全,成为湖北地区体育文献资料中心。馆藏图书不仅以体育类为主体,还兼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社会科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文献。2馆藏各学科图书借阅情况表1为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2013年各类图书借阅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体育院校读者的借阅特点。其中A-K类图书借阅量达25974次,而N-Z类图书借阅量只有3571次,显示社会科学类图书借阅量明显高于自然科学类图书,说明体育高校读者的阅读习惯仍以社科类

3、为主;借阅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H类语言文字(44%)、I类文学(40%)和G8类体育(32%),表明体育高校读者群除了关注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外,还对文学类,尤其休闲读物感兴趣。另外,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研究生外语等语言考试类图书借阅率偏高,这也十分符合目前高校学生读者的实际情况。3院系读者借阅情况分析体育院校的读者中90%以上来自于各院系,在校的本科生构成了图书借阅的主体人群。表2为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2013年各院系借阅情况。借阅册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体育教育学院、经管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其屮学科

4、院系读者借阅量达80%,远高于术科院系,表明体育专业的学纶受运动训练的影响,并不善于查阅文献,很多单纯的体育生基木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而非体育专业的读者(包括研究生),出于学习和个人需要,会主动选择定期借阅图书,一定程度说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加强自身专业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我校“以体育为特色”的办学理念。4提高读者借阅率的对策优化馆藏结构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应该符合学院的专业设置。近年来由于体育高校院系、专业的不断调整,导致图书采购充满不确定性。新书的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科和术科专业的特点,定期向

5、各院系发放书目征询表,设立读者意见栏,并加强图书的荐购T作;增加自然科学类图书品种,减少复本,定期统计借阅量,做到及时剔I口,提高馆藏质量和藏书利用率。4.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针对体育院校的特色,加强图书馆的内涵建设,主要包括:阅览室增加开放程度,增强体育文化氛围;流通部开架整齐、标识明显、书籍摆放有序;设立热门图书区和新书架;完善书目查询系统,方便读者查找;通过开展“读书月”等活动,广泛采取各种方式宣传图书馆,大力开展阅读推广,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更多的体育生走进图书馆。4.2提高馆员素质和改变

6、服务模式图书馆员要牢固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思想,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积极了解读者个性需求,将实际馆藏与信息资源整合,不断扩大服务项冃,深化服务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5结语尽管影响图书流通率的相关因素很多,但积极研究体育院校读者的阅读需求十分必要。图书馆员要及时掌握读者的阅读变化规律,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探索适合体育高校发展的文献资源建设新模式。参考文献:[1]张晓琳•基于读者借阅倾向分析的服务改进建议一一以沈阳市和平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9):68-7

7、0・[2]黄宇熔,魏惠卿•高校图书馆借阅统计实证分析及其对策一一以江苏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8):17-20.[3]姬曼姝•高校图书馆流通借阅现状的统计分析一一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2013,(增刊1):178-18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