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舵机建模与航迹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船舶舵机建模与航迹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ID:438006

大小:1.46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7-08-02

船舶舵机建模与航迹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1页
船舶舵机建模与航迹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2页
船舶舵机建模与航迹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3页
船舶舵机建模与航迹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4页
船舶舵机建模与航迹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船舶舵机建模与航迹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船舶舵机建模与航迹控制系统设计1.引言船舶自动操舵仪,俗称“自动舵”,是根据指令信号自动完成操纵舵机的装置,是一个重要的船舶控制设备。它能代替舵手操舵,保证船舶在指令航向或给定航迹上航行。自动舵在相同的航行条件下,不仅可以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而且在远航时,可以减少偏航次数,减小偏航值。因而可以提高实际航速,缩短航程的航行时间,节省燃料,提高航行的经济效益。一般说来,自动舵按控制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航向自动舵,保证船舶自动跟踪指令航向,实现自动保持或改变航向的目的;另一类是航迹自动舵,控制船舶沿计划航线航行。由于航迹自动舵具有控制船

2、舶精确的航行轨迹的功能,它将是自动舵未来的发展方向。航迹控制一直是船舶运动控制的重点研究对象。由于国内起步较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l)航向舵仍占据主导地位,航迹舵产品尚未成熟的,更不用说自动航行系统和综合船桥系统。(2)在控制理论上,虽然国内有些专家提出了一些控制方法,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存在非线性问题、操舵执行机构存在滞后问题以及船舶航行环境和所受干扰的不确定等问题,使得一些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无法得到正常实现。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证明,船舶智能控制能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将智能控制理论用于自动舵,改进我国的自动舵

3、性能是一项迫切的任务。2.国内船舶自动舵的研究概况自动舵发展的大致经历:第一代是以继电器机械结构为代表;第二代是以电子管磁放大器为核心控制部件为代表;第三代是以半导体、线性运行放大器为核心控制部件为。1921年德国安修斯公司发明了自动舵,即利用罗经的电讯号,通过继电器、机械结构来实现控制电动舵机。1930年苏联也相继研究出以电罗经为航向接收讯号的自动舵。27我国对自动舵系统的研究相对国外起步比较晚,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以仿造苏联自动舵,其自动舵是磁放大器为控制核心。到了60年代末才自行研制成功以半导体分立元件为核心的自动舵典型产品。70年代末才开始把线性运算放大器技

4、术,运用到PID自动舵中。自80年代以来,有关单位对自适应舵深入研究,发表了一些设计方案,仿真研究结果和产品。1980年,袁著社、卢桂章老师采用Norrbin性能指标,设计了船舶航向保持的自适应舵,发表了仿真结果报告;1984年,林钧清老师利用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设计了自适应自动舵的软件,发表了仿真研究报告;1986年,大连海事大学陆样润、黄义新等老师采用了对偏航速率进行加权的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方法,进行了自适应舵的研制并且用“育红”轮在海上进行了实船实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自适应舵比PID舵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了航迹航向自动

5、舵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这项技术,并形成名牌产品。我国产品主要用于国内的内河与近海船舶,很少为出口船舶配套,大多数国产自动舵仅仅具有航向控制功能且燃油经济性不佳。目前国外自动舵已向数控和自适应技术相结合方向发展。大多数产品基本具有航向控制和航迹控制功能,节省燃油的效果明显。综合国内外有关航向、航迹控制产品的研究现状,可以总结出:一方面PID自动舵由于其高强度稳定性及简易操作等特点,受到航海界人士的信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航向、航迹控制中不断的运用到各种新兴的控制理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智能控制及其它近代控制的在自动舵上的应用尚处于实验仿真阶段,还有待于深入工程实现研

6、究。3.船舶操纵技术的发展船舶操舵系统是自动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产物。自动舵按照控制算法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德国的Aushutz和美国的Sperry,分别于1920年和1923年率先独立研制成了机械式的自动操舵仪。该产品是自动舵的雏形,所采用的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简单最原始的比例放大控制规律。它的出现是个里程碑。这种自动舵被称为第一代自动舵。五十年代,随着电子学和伺服机构的发展及应用,集控制技术和电子器件的发展成果于一体的第二代自动操舵仪问世了,这就是PID舵。由于船舶运动特性随航速、载荷、吃水差及水深等因素变化而变化,扰动特性也随海浪、风、流等海况变化而不同

7、,因此,船舶航向控制的数学模型与扰动模型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27第三代是自适应自动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适应理论的发展,瑞典等北欧国家的一大批科技人员纷纷将自适应舵应用到实船上,这就形成了第三代自动舵。自适应舵在提高控制精度、减少能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物理实现成本高、参数调整难度大,尤其是船舶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控制效果难以保证,影响系统的稳定性。第四代是人工智能自动舵,传统的控制方法对有限维、线性和时不变的控制过程是非常有效的。由于实际船舶系统常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非稳定性和复杂性,很难建立精确的模型方程,甚至不能直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