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ID:438202

大小:997.94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7-08-02

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1页
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2页
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3页
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4页
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5页
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6页
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7页
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8页
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9页
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10页
资源描述:

《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海洋技术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红色海潮就是赤潮,又称“红潮”,也有人称它“有害藻华”。近年来随着它发生次数的增加、范围的扩大和灾害的加重,人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去研究,对赤潮的认识也就不再陌生了。海洋被污染后,海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含量过多,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导致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赤潮这种使海水颜色变化的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多数发生在近岸、内海、河口、港湾或有上升流的水域。赤潮来源于海洋中浮游生物在一

2、定的环境条件下大量繁殖或者聚集从而使海水变色,海洋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的海洋生态异常现象。本课题拟对舟山附近海域的赤潮构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赤潮生物的组成、产生机理、及对舟山海域渔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赤潮是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迄今,赤潮已经在全球各沿海海域出现,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沿岸,日本、美国等各沿海国家都有赤潮发生。赤潮已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灾害。我国海域也是赤潮多发区,1972年—1994年我国有记载的赤潮共发生了

3、256次,每年经济损失约10亿元,赤潮的高发区为:渤海湾、大连湾、长江口、福建沿海、广东和香港海域。早在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30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海面发生的由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增多,人们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大,致使海洋污染加重,赤潮发生的频率大大增加,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的海洋公害,严重干扰着30多个沿海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自1933年首次报道发生于浙江镇海、台州、石浦沿岸水域的赤潮以来,在四大海域均陆续有过赤潮发生的报道。近年来赤潮

4、的发生出现了新的特点: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发生的面积和范围扩大、延续的时间长、有害种的发生次数增多。赤潮发生机理的研究,是赤潮管理和减灾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人们对其进行了许多研究,但赤潮的发生是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赤潮生物种类繁多,不同海域发生赤潮的主要影响因子又不尽相同,造成赤潮机理的复杂性,因此是研究的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

5、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近十几年来,由于海洋污染日益加剧,我国赤潮灾害也有加重的趋势,由分散的少数海域,发展到成片海域,一些重要的养殖基地受害尤重。通过图书馆和上网查阅资料展开对赤潮的认识,探讨赤潮的成因和危害,了解国内外赤潮发生的大致情况,进而对舟山赤潮的发生提高认识。了解国内外对赤潮的研究现状及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搜索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深度认识,了解舟山赤潮的产生机理、赤潮对舟山海域渔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等方

6、面,总结归纳出预防及检测措施。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论文的基本内容1.舟山海域赤潮生物的组成;2.舟山海域赤潮产生机理;3.赤潮对舟山海域渔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4.预防及检测措施。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01)展开对赤潮的认识2)讨论性探讨赤潮的成因和危害3)搜索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深度认识4)进行综合性整理归纳,得出综合性研究报告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制定论文完成的进度规划,合理安排写作时间;(2)了解论文的研究背景,进行论文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3)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

7、析处理;(4)紧扣论文主题,对分析结果进一步归纳、总结、提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得出论文的研究性结论。四、参考文献[1]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海洋出版社,2008. [2]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海洋出版社,2005[3]《赤潮》,百度百科。[4]张建辉,夏新,刘雪芹,王明翠,2002,赤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国环境监测》第18卷第二期,2002年4月。[5]《海洋赤潮研究进展》,2008,百度文库。[6]新华社,《浙江去年近

8、岸海域共发生赤潮24次舟山次数最多》,新华网,2010。[7]安世者编辑,《浙江舟山今年首次发现赤潮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新华网,2007。[8]《舟山海域发生含毒赤潮北京急查当地水产品》,北京晚报,2004。[9]《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发生过的数百起严重的赤潮灾害》,中国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