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等教育材料

【精品】高等教育材料

ID:43842165

大小:71.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0-15

【精品】高等教育材料_第1页
【精品】高等教育材料_第2页
【精品】高等教育材料_第3页
【精品】高等教育材料_第4页
【精品】高等教育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高等教育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海纳百川意指:海之大,能容纳一切河流之水。形容度量、气度、胸怀之宽广。喻指海大培育之人应虚怀若谷,有大海般的胸襟;海大园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能容纳各种学术思想;海大能容纳包括大师级人才在内的各路群英,能采纳来自各界的有益之言行、有益之成果。取则行远意指:海大人既能够遵循科学精神,又能够眼界高远、目标远大,且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体现了海大人志存高远、探索不已、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追求。“取则行远”作为校训后半句,与前半句“海纳百川”有着一种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八个字平仄照应较好。“2H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

2、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计划期间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

3、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学科交叉,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瓶颈问题的能力而开始进行的国家级教育建设工程。1998年5月4日,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

4、平大学,简称“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白年校庆时,教育部领导在庆典上建议,今后连续3年,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建议得到了原则上的肯定,这是“985工程”的名称由来。学校现辖崂山、鱼山和浮山三个校区,设有20个院,1个基础教学屮心,1个社会科学部,68个招生本科专业。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2个类别硕上专业学位授权点,还具有招收高校教师(15个专

5、业领域)、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培育学科)、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9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由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屮国海洋发展研究屮心设在学校。还拥有2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纶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个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9

6、85工程”海洋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4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拥有国家投资亿元,供教学、科研使用的3500吨级海上流动实验室——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综合楼及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主体完成封顶,二期建设工程进入启动程序,标志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

7、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自己的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目前,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2个。现有在册各类学生39400余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79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0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4700余人、本科生15400余人、留学生近1200人、继续教育生10200余人。到

8、目前为止,学校毕业生中已有9位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董兆乾;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是校友蒋家伦;中国笫一个南北两极都登上的科学家是校友赵进平。学校拥有一支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