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

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

ID:43881533

大小:124.0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6

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_第1页
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_第2页
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_第3页
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_第4页
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晋江市永和镇后埔小学雷国山本次课程改苹最次全方位的改节,从课程管理模式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从多元的课程结构到课程实施的形式,这种变革正有力地撼动着人们(首先并主要是教师)根深蒂I司的传统教冇观,新I口课程的对比与尝试示,我们从教师的行为屮看到他们已认同了新课程,并在试图改变自己原有的职业习惯,这种转变是普通的,也是令人振奋的,然而如同任何一项改革的实施都有一段艰苦的历程一•样,课程改革的实施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审视、论证。1、课程变革首先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的变革,不经历一次思想的震荡,对新

2、课程只能是形而上学、庸俗话的理解。在实践中潜藏着一些这样的想法:(1)新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改变形式,变换花样和丰富教学设计。(2)—堂课屮全部实现新理念。我们认为,课程目标是一•个历时态的概念的同时态表达,也就是课程目标是学生整个学习历程最终应该实现的趋向,并把这些所有的趋向同吋分类表述出来。在一堂课中按图索骥,寻找所有理念,无异于随波逐流,是认识上的僵化。2、教师教育牛命的张扬、焕发与学牛•主体的实现,看似悖论,实际上丽者是后者的询提。课堂上师生是一对相互对应、互为因果的概念,难以分清究竞谁更加“等而上之”。传统教学中教

3、师的绝対中心地位,我们已无数次的指出它的病根,而一百多年來,世界上所有生命力的教育改革都无法取消、轻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权力应行成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是一个度。对教师而言对这个度的掌握远比做一个至高无上的课堂指挥官难上加难。它需要深厚的学习素养的积淀、真实的教育责任感、持久的热情以及审吋度势的教育机智。3、观念的突出性与行为的渐变性应该是变革的特征。新课程实施后,教师表现出的观念上的认同与行为的滞后是一个较普通的背谬现象。这」匸如那句格言:感知的事物未必理解,只冇理解的才会深刻感知。已冇的教学行为如同生

4、活习惯一样缓慢形成、逐渐改变,或者说教学木身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活,无法刻意伪装,教学行为就是他(她)所有教冇素质的自然表露,教师真实的教育角色不町能瞬间脱胎换骨,他耍在每天的体验中回味、反思、感悟,再以自己独到的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表达出來。“变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课改思考: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思考台江第四中心小学陈惠评价是人类有意识活动的一个表征。评价的实质是促使人们的工作和学习FI趋完善,是行为的自觉性和反思性的体现。课程与教学评价同样如此,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我国传统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冇许

5、多弊端。学生评价通常是由一张试卷来考察,考察的内容主耍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显得无能为力。这种考试只能告诉我们学牛学习成绩的顺序,不能体现出学习的具体状态。为了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课程改革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目标之一。教师评价方血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教师多处于被动接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在最终的评价结果里很少有口己发表意见的机会;评价结果通常与奖励、评职称挂钩,很少提出能够真正帮助教帅提高的发展性建议;评价总是而血俱到,不能提供具有件对性的、有重点的指导。新课程捉们评价应该作为促进学

6、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冇效手段和途径。新课程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介度从总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的采取诸如观察、而谈、调杏、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本文中,我将针对上述两种现状和我们的一些体验,谈儿点不成熟的思考。一、什么样的评价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7、1、考试内容由单纯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庄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以全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为考试的最终目标。我们提岀了“三要三不“的评价标准:每位学牛都要发展,但不是一样的发展;每位学牛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的规格。我校1〜3年级学生木学期的期末评价中,期末质检的成绩占总评的50%,Id常作业和成绩占总评的20%,口试成绩占总评的10%,全学期的进阶评价占20%。这些评价改革的操作性正在试验阶段,我们将不断总结和改进,使它逐步趋于完善。2、考试方式多样化。我们将

8、考试题目在原來题口的基础上増加了实践题、开放题、讨论题等,在考核方式上冇学校考核、教师考核、小组考核、H我评价四个层次,考察方式包括口试、笔试、实践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这些改革都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不单纯是知识、技能与技巧的回忆、模仿和复制。3、全面的考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