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

ID:44003134

大小:121.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0-17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_第1页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_第2页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_第3页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_第4页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是一种存在分析学,具所寓于的秤学基础正是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特别强调人的口由意志以及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这一思想在“意义治疗学”中是一以贯z的。而对“存在”(存在的本质)与“虚无”(存在的虚空)的剖析,弗兰克尔也始终没冇偏离存在主义的思想轨道。一、意义的乏失:“存在的虚空”弗兰克尔认为,“存在的虚空”是20世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根据在欧洲学生中的调查材料显示,有25%的人存在或多或少的“存在的虚空”。rfn在美国学生中则高达60%。出现这样的原因有两点,一种就是本能的放纵,另一种就是传统

2、价值的失范:“本能冲动不告诉他应该做什么;传统也不告诉他必须做什么,很快地他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24]所以,要么他想要做其他人所做的(顺从主义):要么他要他人做他所想要做的(极权主义)。人最终会在忧虑和厌倦的两极之间摇摆不定。“存在的虚空”是典型的认识不到生命的懣义的情形。“无意义”如同生活中的真空,无论再多、再好的事情也无法产生出意义感來。在我们的社会中,最典型的“存在的虚空”就是“烦”。人们经常冇时间去做一些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但是往往他们什么都没冇做。特別是在周末或者假期,人们似乎无法决定去做些什么,形成了弗兰克尔所说“星期天神经官能症”。最终,他们会选择很

3、消极的娱乐方式,借以打发时间。在日常生活屮,人们以各式各样的伪装或面具掩饰自己内心的空虚,实际上,当人的生命意义得不到实现的时候,受到挫折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通过其他的途径加以替代,例如转化为列洛伊徳所说的快乐的原则,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性欲放纵,过着所谓的享乐生活。或者转化为阿徳勒所说的追求权力,谋求物质上的成功,或者整天浸没丁-没完没了的忙碌、服从,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然而,这却丝毫无法填充生命的意义,或者取代牛:命的意义。弗兰克尔把那种普遍的“存在的虚空”用病理学的名词称之为“集体性神经症”,并且列举了四种情形:(1)混世主义态度:生活没有计划性,过一天,算一天。这

4、种态度源于第二次世界人战。在战争当中,人心惶惶,人们时刻担心死神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人们只是焦急地等待着战争的结朿,再伟大的远期让划已失去意义。战后,这种态度并没有消失。对战争的恐惧使人们感到生命的脆弱,害怕时间会割断他们所付出努力的事业,他们无法忍受白己的成果的毁灭,从而放弃了一切安排和想法,选择了无所事事。(2)宿命论态度:这也是二战客观上造成的一种不幸的结局。战时,全民上下都过着几乎军事化的生活,个体的意志必须服从国家意志的安排,个体必须口觉地牺牲口己的利益。人似乎是被驱驰着,自己在随波逐流。如果说混世主义的态度认为计划行动没有必要,那么宿命论态度则认为那简巴就是

5、不可能。不管什么时候,他感觉到自身完全是外在坏境或考自己的内在的先天因索所决定了的。自己所做的无非是一•种上帝已经安排好了的事情。(3)集体性思维:人有-•种安全和归属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只有他人的存在才有可能。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希望IT己能够沉浸于大众Z中。然而,不幸的是,萨特的那句话非常深刻地告诉我们:“他人是坟墓”。事实上,他很快就会被人众所淹没,按照人众希望的样子去塑造自己,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去表达大众的期待和看法。他的独特性,他的自由,他的责任,一切皆被抛弃。(4)狂热主义:集体性思维忽视了人自身的人格和独特性,而狂热主义则完全忽视了他人,尤其是那些和自己想的不

6、同的人。他凭着自己的喜好和任性随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他始终认为口己抓住了真理之神的头发,可没冇想到的是,真理之神是个秃子。他的意见只不过是众多的大众声音中传出的一种而已。他没有能够支配自身的意见,相反,意见裹胁着他做出各种愚琵的行为。弗兰克尔认为,导致这种“存在的虚空”或考“存在神经症”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良知的冲突(道徳冲突)。只要人能够避免良知的冲突,就能够避免“存在的虚空”,假如一个人能够听到良知的声音就可以克服“存在神经症”。“意义不仅必须而且能够被发现,因为良心引导着人们寻找它。”[25]弗兰克尔还进一步把良知视为“意义的器官”,是一种探索隐藏于每一个情景Z

7、中惟一的特殊意义的能力。良知是“先前的木体论的理解”和“心的智慧”。良知唤醉人们对身的自由意志的认识,它呼唤着人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实现精神世界的提升。最终,引领着人走向和复归自身的存在,开掘人生的意义。弗兰克尔把“良知”视为-•种无意识的精神性的东西,而不同于弗洛伊德和英他心理学家所强调的木能的无意识的东西。良知是我们存在的核心和完整人格的源头。它使一个人在环境中实现真实的自我。同时,与康徳的“良知”相比较而言,弗兰克尔的“良知”也具有康徳“良知”论的直觉主义特征。不过,康徳的直觉侧重于对自由的认识,而弟兰克尔的巴觉则强调在存在主义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