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体会

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体会

ID:44020898

大小:2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体会_第1页
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体会_第2页
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体会_第3页
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体会_第4页
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体会作者作者单位黄芳湖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药教研室4300651中药学的基本理论是学习药物功效的重要基础屮药学的总论部分尤其是药性理论部分是讲述各论每章药物的功效的重要基础,只有深入理解中药的药性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解药物的功效和宜忌,会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是“以偏纠偏”。而偏性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因为药物都各有偏性,因此才能以其偏性纠正疾病的偏向,使人体达到气血阴阳的平衡而治疗疾病。但因为药有偏性,因此在用药之时,都要注意用药的剂量和时间,不宜过用。掌握药物治病的机理,就可通过药性和功效推理岀药物的适应证和使用注意,不必死记硬背。

2、这样可使适应证和使用注意成为基础知识的推演知识,变得灵活而不死板,能够举一反三,真止做到事半而功倍。2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形象记忆中药的功效和特点中药的功效是前人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具有着朴素科学观的特点。如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药物的某些外观性状和功效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五味与功效的关系,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其质地的关系,并将其发展成为中约约性理论中重要的五味理论和升降浮沉理论,又用此理论来解释药物的功效及其特点。在讲授中药的功效时亦可采用课堂中放映彩色中药图片,课后观看中药植物及饮片标本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通过触摸、嗅闻等直观感觉,了解每味中药的外观性状,市形象联系法来辅助理解

3、和记忆一些药物的功效及其特点。如辛香之气的药物大多有发散和行气行血之功,而多数气香浓烈的药物,其行散之功都较强。质轻的药材大多轻清上行,而质重之药材大多下行。因此在讲解同类功效的药物吋,可利用其气味质地來解释它们的功效区别。如羌活、川茸都具有浓烈的辛香气味,因此羌活发散风寒之力强于荆芥、防风等,有明显的发汗作用;川茸的行气活血Z功则强于玄胡等。如羌活、独活均为根茎类药材,且都具有解表与祛风湿之功,在比较羌活、独活的功效时,也可利用其性状特点的不同來区别和记忆它们的不同之处。如羌活气味浓烈,因此解表之力更强;且羌活质地疏松,因此其性升浮上行,尤善于治疗上半身风湿痹痛。而独活则气味较淡,因此解

4、表之力弱于羌活,且质地坚实,其性下行,尤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这样学生既能从外观上区别羌活和独活,又能从直观性状来记忆它们的功效区别。又如梔子是清热泻火的要药,苦寒之性,功能清泻三焦,而其在清热泻火之中,又有发散郁火的特点,因此对于火郁之证尤为适宜。在讲解梔子的这一特点时,可利用其质轻的性状特点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因其性味苦寒,而又质轻,因此清泻之中有宣散Z性。黄苓分为枯苓和子苓,枯苓用多年宿根,非质地坚实之根,因此善清上焦Z热,而子苓用当年Z根茎,质地坚实,因此下行而善清胃肠Z热。这些都是利用药物的直观性状来帮助同学们形象地记忆药物的功效及其特点,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乂突出了中医朴素科学

5、的特点O3以功效机理为教学重点,才能灵活掌握其主治证功效是临床中药学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们今后学好方剂及将中药灵活应用于临床的前提。在讲解屮药的功效时,应结合屮医基础和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将其功效机理讲透彻,这样才不致于使中药学知识与前期的基础课脱节,也能使同学们在学习中药的机理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中药学的功效言之有物而不空洞。如麻黄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黄是重要的开宣肺气,开騰理的药物。其平喘及利水之功都与其宣肺作用紧密相联。在讲解麻黄的平喘及利水功效是,都要结合肺的丰理功能和病理特点来说明麻黄的主治证。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肃降。肺的宣发与肃降是

6、相辅相成的。肺气郁闭,不得宣发,也可致肺气不得肃降而出现咳喘。因此麻黄所治Z咳喘为肺气不宣Z咳喘。而麻黄辛温解表,因此尤宜于风寒朿肺之咳喘。而经过配伍,麻黄亦可用于其它肺气不宣Z咳喘。因肺气不宣可由很多原因所致,如肺热壅盛,寒饮阻肺,均可壅滞肺气而致肺气不宣。若肺热之喘,可配伍清肺热的右膏,如麻杏石甘汤;若寒饮阻肺之喘,则配伍温肺化饮之T•姜、细辛,如小青龙汤。如此就能将麻黄灵活掌握其平喘的适应证。而麻黄平喘取其宣肺之功,易于耗散肺气,因此对肺肾气虚之咳喘是不用的,由此则同时掌握了麻黄的禁忌证。这样就结合麻黄的主治证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麻黄平喘的功效,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于肺主宣发肃降理论的理解

7、,同吋也为后面的方剂学打下良好的基础。4用对比归纳法来提高学习效果临床中药学药物繁多,如果将每味药物作为一个个体单独记忆其功效,既不利于学生记忆,也不利于学生在今后的运用屮配伍用药。基于临床中药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采用对比归纳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每章药的前言部分时,以归纳法重点介绍每类药物的共同性能特点及其功效主治,以此来贯穿本章节的诸多药物,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讲解具体药物时,则以对比介绍法,突出药物的个性,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