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

ID:44023130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_第1页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_第2页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摘要:在幼儿园中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研究表明,幼儿的告状方式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已有研究者将幼儿的告状行为分为五种类型。通过分析幼儿园发生的两个典型的真实案例,探寻教师处理不同类型告状行为的相应对策。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求助型”告状;“检举型”告状[屮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1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幼儿的告状行为较为常见,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尤其多,通过对屮班幼儿的日常观察发现,告状的方式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刘晶波从师友互动的角

2、度把幼儿告状行为定义为:“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利

3、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耍阻止同伴的行为。”1已有研究者按幼儿的告状动机把告状行为分为“求助型”、“试探性”、“表现型”、“检举型”、“关爱型”o一、告状行为案例分析幼儿告状行为往往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要想分析出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以及告状行为的影响因素,我们首先要冋到原始的观察记录中,以“求助型”和“检举型”为例,看看幼儿是如何与同伴发生冲突,如何通过种种策略向老师告状来试图实现自己的意图的。

4、(一)“求助型”告状“求助烈”告状是指当幼儿受到同伴攻击或伤害时向教师或家长采取的告状行为,意在寻求保护。案例一:上午九点中班自市活动吃完早饭后,有的小朋友在建构区玩儿积木,有的小朋友在阅读角看书。张晓伟先拿起一本绘本看,王雨桐也凑过来一起看,rtr于两人阅读速度不同,很快产生了分歧,开始争夺绘本。王雨桐说:“让我先看看”,说着还用手打了张晓伟几下,张晓伟还了几下手。这时,王雨桐丢下绘本,跑到王老师那里告状,他说:“老师,张晓伟打我!”王老师冲着张晓伟喊道:“晓伟,你为什么打雨桐?”张晓伟说:“是他先打我的,他想看我的书,我不给他看,他就打我。”老师了解情况后说:“

5、打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知道吗?”孩子点了点头。“你为什么抢别人的书?如果你想看别人的书,你该怎么办?”孩子说:“问问”O老师说:“对,你应该跟别人商量,问别人说让我看看你的书好吗?”孩子点点头回去了。他走到张晓伟面前问:“晓伟,让我看看你的书好吗?”老师看到王雨桐的行为,并及时表扬他说:“王雨桐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最后,张晓伟把书递给了王雨桐。这个案例发生在自由活动中,滋生幼儿告状行为事件的情境是由于自身安全受到同伴威胁的情境下而发生的,告状行为的动机与求助有关,这个案例还比较复杂,告状者并不是围绕着为了获得对物品的使用权和制止欺负行为而向老师求助,而是恶人先告状

6、,以实现自身的意图和目的。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反馈是积极的,及时的,教师了解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后,做出了明确的是非判断,首先强调武力不能解决问题,接着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和小朋友商量,当孩了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时,老师又及时给予表扬。可以说,老师圆满的化解了这场小纠纷。(-)“检举型”告状“检举型”告状是指幼儿在道德发展的基础上,为了维护规则或伸张止义而采取的检举他人不良行为的告状行为。案例二:下午三点半中班庆祝生FI活动今天是李毅杨小朋友的生H,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给毅杨庆祝生FI。老师把庆祝活动安排在下午两点半,吃完蛋糕后,淘淘发现装蛋糕的盒了很精致,很漂亮,还有两条丝

7、带,他就拿起丝带把盒子拎起来玩儿,儿个小朋友看到了,都围过來。淘淘可能担心别人跟他抢盒了,就拎着盒了在教室里跑,另外儿个小朋友追。这吋正在吃蛋糕的刘紫轩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你看淘淘他们,老师说过不能在教室里跑。”说完,还没等老师说话,她就回到自己座位上了。老师喊了一声:“淘淘”。并投去一个警告的眼神,孩了们就都停下了奔跑的脚步。老师又说:“把蛋糕盒放冋去。”孩子们就把蛋糕盒放冋桌子上,坐冋自己位置上去了。这个案例中,刘紫轩的告状行为,是因为淘淘等小朋友的行为违反了常规,不符合教师提出的要求,刘紫轩作为班级制度的坚决拥护者,在看到其他小朋友违反常规时,检举他们的违

8、纪行为。教师对刘紫轩告状行为的及吋回应,再次起到了重申班级常规的作用,吋刻提醒小朋友要遵守常规。类似于这两个案例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时常发生,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回应,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对幼儿的每次告状都问清缘由,合理引导,必然会帮助孩子们明辨是非,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但是,幼儿园教师工作比较繁琐,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对小朋友的告状要么不耐烦地制止,要么置z不理。那么,面对这么频繁的告状行为,教师究竟该如何应对呢?二、教师的应对策略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或自然行为,而是与幼儿普遍的心理发展不完善有关。告状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