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

ID:44026004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_第1页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_第2页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_第3页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屮医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患者根据中医临床证型分别给予除湿胃苓汤、柴胡疏干饮加减治疗,同时配合外治点刺拔罐放血,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减轻,疱疹减少甚至干燥结痂脱落。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关键词】中医辨证分型;带状疱疹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39-01带状疱疹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

2、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病毒有亲神经性,春秋季多见,任何年龄皆可发病,尤以中老年人为多[1]。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丹,俗称蜘蛛疮。一般多由肝火妄动或脾湿内蕴,循经外溢皮肤而生[2]o笔者近4年來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带状疱疹6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木组患者为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7-87岁,平均53.62±5.6岁,60岁以上的老龄患者28例,占43.75%。1.2诊断标准按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3]中有关带状疱疹的诊断制定。①发病突然,发疹前有发热、倦怠、

3、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②皮疹好发于胸背、面、颈、腰腹部,单侧发疹,常沿皮神经分布,病及三叉神经眼支可合并结膜炎、炎局部感觉皮肤灼热疼痛,继而出现感觉过敏、皮肤潮红等簇集粟粒大小丘疹,并迅速发展变为小水泡,且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压痛,严重者可伴发热;④多于春秋季发病,愈后一般不再复发;⑤病程平均1-2周,皮疹消退后皮肤局部可留有一定的色索沉着;⑥神经样疼痛为主要特征。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②发病在1-10天之间;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配合调查者;②就诊前进行过其他治疗。2治疗方法肝火型: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疼痛剧烈,伴有口苦咽干,

4、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草12g,柴胡15g,生山梔12g,黄苓12g,生地15g,赤芍12g,木通8g,甘草6g。亦可服用成药龙胆泻肝丸。脾湿型:皮肤淡红,疱壁松弛,疼痛较轻,纳差或腹胀,大便澹,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治宜健脾除湿法。方选除湿胃苓汤化裁,茯苓15g,泽泻15g,厚朴12g,木通12g,苍术10g,滑石20g,生山梔15g,生慧及仁25g。若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者,属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法,方选柴胡疏肝饮化裁。以上各型均可配合应用外治法,即用5ml注射器在皮损部位

5、点刺,然后拔罐放血,疗效亦相当明显。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制定(标准)》屮有关带状疱疹的疗效标准制定。治愈:疱疹吸收干燥,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不留明显后遗症;显效:疱疹显著减少,口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疱疹部分消退,患者自觉症状一定程度缓解;无效:经过治疗1丿制以上疱疹及自觉症状均无明显改善。3.2治疗结果本组64例中,治愈41例,占64.06%;显效18例,占28.12%;其余5例全部有效,一般患者2到8天内皮疹逐步消退,3到6天内疼痛逐渐消失,平均治愈天数7天。4讨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以咽单侧周須神经分

6、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呈带状排列,以胸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分布区多见,若侵犯三叉神经第一支,可引起结膜炎,和膜炎。愈后一般不留疤痕。此外,带状疱疹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但小儿疼痛较轻,有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疱疹消失后仍有较明显的疼痛,可持续数年之久。带状疱疹分干湿两种。屮医认为,干性属肝经风火,湿性属脾经湿热。干性者受损皮肤潮红,易出现丘疹,有痒感,湿性皮肤潮红,起白色珍珠样的水疱,如绿豆大小,破后则糜烂渗水,较「性者痛甚。《医宗金鉴》说:带状疱疹属于寒湿邪气被真阳驱赶外泛与皮肤的表现,仅有神经疼痛而无疱疹的,属于真阳无力将寒湿驱赶至皮外的表现,出现红疹或水泡的

7、,屈于真阳将寒湿邪气驱赶于皮表的表现。一般患者于疱疹发生前数天会有轻度发热、疲乏等症状,这就是真阳发动的表现。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对于肝火盛者宜清泻肝胆实火,方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化裁。脾虚湿胜者,治宜健脾除湿,方选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化裁应用。在此基础上外用点刺拔罐放血,疗效更佳。外用中药可根据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或祛湿收干之药水煎外敷,另有水疱未破者可用如意金黄散(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人花粉,研细末,用清茶或醋或葱酒或植物油或蜂蜜调敷),水泡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