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诊断学总结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诊断学总结

ID:44026940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诊断学总结_第1页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诊断学总结_第2页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诊断学总结_第3页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诊断学总结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诊断学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助理医师诊断学总结一、脉诊1、诊脉方法①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室诊也要保持安静。②体位:让患者取坐位或止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脫(手腕伸直)手心向上,在脫关节下面热与布棕。松软的脉枕。③指法:医生和病人应侧向朋,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髙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以指腹按触脉体,用指腹感觉灵敏。(1)举按寻:①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以探索脉象一种手法。②轻手循Z日举,卩日、腑,心肺Z应,重手取Z口按阴、脏、肝肾Z应,不轻不重,委1111

2、求之曰寻脾胃之候。③医生呼吸口然。④拳: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乂叫浮取,轻取。按:用轻指力按在筋骨间,沉取,重取。寻:指力不轻不重,亦轻亦重,以委曲求。(寻者寻找之意,不是中耳之义)。(2)五十动:。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诊脉时间,每次候脉2-3min宜。o意义:①防止漏诊(促、结、代脉),了解五脏,全部情况。②说明诊脉草率从事,辨清目的。if第一个五丁辨不清,延至第二,三个五•动。二、按诊临床上以按肌肤,按手足,按胸膜等为常用。其外有按俞穴。。手法:触:了解浅部凉热,润燥情况。摸:探明局部的感

3、觉情况及肿物形态大小等。按:了解深部启无压痛,肿块的形态、质地、肿胀的程度、性质。1、按肌肤:为了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润燥以及肿胀等情况。①阳气盛一身多热阳气衰一身多寒。②软硬:肌肤濡软界喜按一虚证;患处硕痛拒按一实证;轻按即痛一病在表浅;重按方痛一病在深部;③润燥:皮肤湿润者一身己汗岀;皮肤干燥者一身未汗出;皮肤甲错者一伤阴或内有瘀血;应肤干瘪者一津液不足。②肿胀:按Z凹陷,不能即起一水肿;按Z凹陷,举手即起一气肿。2、按胸腹(按虚里/按胸胁/按腹部)。按虚里:虚里位于左乳下心搏动处为“诸脉所宗“,按索虚里搏动的情况可以了解宗气的强

4、弱,病在虚实,预后Z吉凶。①正常: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宗气充盛)。②虚里动微而不显为“不及“一宗气内虚。③动而应衣为”太过”-宗气外泄。④按之弹手,洪大而搏一危重证候(注意:孕妇胎前产后,劳瘵病者)。⑤动欲绝而无死候的一痰饮等证。0按腹部:1)辨凉热①腹壁冷,喜暖,手按之抚者一虚寒证②腹壁灼热,喜冷,勿按放者一实热证。2)辨疼痛①腹痛喜按者一虚证②腹痛拒按者一实证③按Z局部灼热,痛不町思一内痈。3)辨腹胀①腹胀满,按充实,有压痛,叩之重浊一实满。②腹膨满,按之不实,无压痛,叩之作空声一气胀,属虚满。③腹部高度胀大,如鼓Z

5、状一膨胀。4)辨痞满:(B觉心下或胃脫部痞寒不适,胀满症状)①按Z柔软,无压痛一虚证②按Z较硬,抵抗感、压痛一实证③脫部按Z有形胀痛,推之漉漉有声一冒中有水饮。5)辨积聚(腹内结块)①痛有定处,按之有形而不移者一积、属血分②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而聚散不定一聚,属气分。6)辨结胸①胃胶胀闷,按之则痛一小结胸②胸骨腹硬满疼痛且拒按者一人结胸。7)①左少腹作痛,按Z累累有硕块者一肠中有宿类②右少腹作痛,按Z疼痛,有包块应手者一肠痈。3、按手足1)①手足倶冷一阳虚阴盛,属寒;手足俱热一阳盛或阴虚,属热(注意:内热炽盛,而阳郁于里不能外达的四肢厥

6、冷,却是寒热实证)。②手足的背部较热一外感发热;手足较热一内伤发热③额上热手心热一表热;手心热额上热一里热。2)儿科:①小儿指尖冷一惊厥②中指独热一外感风寒③中指指尖独冷一麻痘将发乙彖。3)阳虚之证,四肢犹温一阳气尚存,尚可治疗,若四肢厥冷一亡阳之证。三、望小儿指纹(3岁以内小儿,代替脉诊一种辅助诊断方法)1、指纹:即食指内侧络脉一手太阴Z脉分支而来。2、诊察:医生以食小两指夹住小儿指端从命关向风关轻轻推按,指纹容易显露。3、风关:食指第一节。气关:食指第二节。命关:食指第三节。4、正常:色泽浅红,红黄粗兼,隐隐可见。5、病理:①浮沉

7、分农里②红紫辨寒热③淡滞定虚实④三关测轻重。舌诊总结色:淡红常表口虚寒,红绛热证青紫瘀。形:舌形荣枯吉凶辨,老嫩虚实胖瘦证。点剌热证脏腑候,裂纹血虚与伤津。态:痿软阴虚气血虚,强硬热盛痰动风,歪斜肝风颤动风,吐弄内风短缩危。质:厚薄进退润燥津,腐腻湿积剥脱虚。真假胃气偏全证。小儿舌:白主表证黄里实,灰黑里实危重候。脉诊:指力:轻举重按委求寻,动静结合候五十,正常脉:三部缓浮人疾除,不长不短应屮各和,鉴别:一比类脉:1、脉位相似:1)脉位浅:洪、浮、襦、散、乳、革2)脉位浮:沉、伏、牢、弱。2、脉数相似:1)脉率快:数、疾2)脉率慢:迟

8、、缓3)律不齐:促、结、代、涩。3、脉形相似:1)脉宽人:人、洪、乳。2)脉细小:细、微、濡、弱3)脉体长:长、弦4)脉体短:短、动。5)脉紧张:弦、革、紧、牢。4、脉势相似:1)脉动:濡、弱、软。2)脉有力:实、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