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节能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ID:44122327

大小:113.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18

节能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节能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节能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节能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_第4页
节能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节能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节能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学习中心:学号:006F06103020姓名:杨承雨专业:土木工程指导教师:周云艳2011年9刀10日指导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齡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本篇文章从绿色建筑的节能和可持续发展來谈,阐述和分析了节能的绿色建筑对于人们的好处,在当前社会上耍:减少建筑体量,降低建设资源使用量、避免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建材浪费、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我们要树立循环使用意识,最

2、大程度使用可再生材料,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原料上节省。及有利于发展有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对于我们自己都是很好的。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基本完整,语言也比较通顺。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节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做了详细的分析,从时间上、物质上等來分析得岀了人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者如果耍是在有些问题的分析上做出更深入的思考,会得出很好的结果。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教师结论:合格(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姓名周云艳所在单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指导时间2011.10.7学生姓名:杨承雨学号:006F06103020专业: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3、题目:总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评阅意见:(谙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Z处。)修改意见:(针对上而提出的问题和不足Z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懑见。)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百分制):评阅结论:(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评阅人姓名所在单位评阅时间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节能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

4、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屮的结论和结果为木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木人所呈交的木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论文作者(签字):杨承雨日期:2011年9月10日建筑作为人工环境,它对生态坏境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明确生态环保冃标和手段的建筑,可以称Z为绿色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概念是当前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木文通过数据分析当丽建筑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节能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节能绿色建筑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

5、要作用。十九世纪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人类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然而,人类逐渐感受到口然资源迟早会枯竭,愈来愈严重的污染早晚会危及人类生存。石油危机、酸雨污染、环境公害、臭氧层空洞、土地沙化、口然资源枯竭等种种严酷的事实,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未来发展。人类开始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并积极寻找一种人与□然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的新的发展思路。“可持续发展”理念由此产生,并逐步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战略。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也□益加深。对于建筑的发展来说,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

6、高效能绿色发展模式。当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建筑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生活的舒适度,但同时也带來了人们远离自然的焦虑、能源的消耗、生态的污染等种种问题。这种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而口趋扩大,并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有人提出了“城市生态学”的概念。从“生态建筑”发展到今天的“绿色建筑”概念,更强调了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键词:1、绿色建筑2、节能3、生态4、土木工程5、可持续发展一、绪言1二、绿色建筑与节能绿色建筑2(一)绿色建筑2(二)节能绿色建筑5三、建筑的可持续发展6(一)可持续发展7(二)节

7、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8四、结论11致谢12参考文献13一、绪言党的I•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口标。要实现这一宏伟n标意味着我国的经济与社会仍必须保持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的事实。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