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

ID:44132260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_第1页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_第2页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_第3页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_第4页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南华县五街中学鲁有祥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人们正确地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整个精神面貌。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冇家孔子就已经看到了美冇的重耍性。他把规范社会政治制度及伦理观念的“礼”,和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乐”相提并论,共同置于学校教育科目“六艺”一一礼、乐、射、御、书、数一一的前列。以后的苟子更进了一步,他在《乐论》中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这就不

2、但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也看到了美育“入”、“化”的特殊功能。近年来,美育的重耍性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更是把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把美育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在实施美育方面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文学是一门描绘形彖、传达思想、表现感情的艺术,因而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必然带有审美玩味。中学语文作为文学这门语言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入编教材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我们在教学时,也就必然要运用与文学特性具有相似点的美感的三个特性一一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来

3、进行审美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育人效果。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审美带有民族(这里指狭义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任何一个审美主体都难免受到其固有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濡染。审美主体的文化背景不同,审美定势(惯性)的影响,审美心理变了,赋予审美客体的意义也就变了。白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在彝族文化中却用来作为丧服的颜色。挂在“太阳历公园”的牛头骨(图腾崇拜),在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看來可能就只是一种令人厌恶的尸骸,根本不会产生美感;逢年过节彝族男女相互抹锅烟子以黑为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未必认同。同理,虬枝盘旋的所谓迎客松,展翅扑腾的大花蝴蝶,彝族都认为是不祥

4、之物,避之唯恐不及,根本不可能对其进行审美。了解审美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我们就不会按汉民族的标准“一律”要求学生,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也就更能显现出它的丰富性和多彩性,这与现代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一、语文教育离不开美育的形象性从审美活动的具体过程来看,美育是通过展现形象体系,供受教育者直接、具体地进行关照,以激发和净化感情的。语文学科正适应了这一特点,因为语文课是以语言或文字为物质媒介,构成一种想象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没有直观性而有想象性,从而为读者留下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诱导读者在想象中体验并补充作家所创造的形象。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这种想象性的艺术

5、形象,应该重视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展开形象思维,透过字面领略内容的意蕴,把握具体的形象,使学牛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具体感受,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例如,我们在分析元代散曲之绝唱《天净沙•秋思》吋,就不应只停留在字面的简单理解上,而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创造的艺术形象上进行审美玩味。它全篇仅28个字,既不夸张,也不用典,而只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个在一条黄尘漠漠、秋风飒飒的古道上,骑着一匹瘦骨伶仃的弩马踽踽独行的游子形象。然而,这一形象的出现,却经过了作者一番精心的艺术渲染:首先,意境创作匠心独运,作者没有直接去写游子内心的愁思,而是精心选择几个最能触动游子愁

6、绪的景物,从色彩、情调、构图上巧花心思,创设一种凄迷的意境氛阖,达到化景为情、物我合一的艺术审美效果。其次,语言上精练简洁,前三句由九个独立的名词构成九个独立的视觉意象,加强了直觉性、绘画性、雕塑性的审美效果,使多重空间的事物同时出现,这就加强了空间的张力和审美的玩味。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去挖掘语言的意蕴,品味作品中所建构的意境美,进而感知和把握作品屮所创造的美的艺术形彖。这是语文审美教育屮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形象性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耍特征。由于文学形象是间接性的,学生只有借助教材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

7、过自己的审美再创造,获得肓觉的形象感觉,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教材中的艺术形象,使这个形象栩栩如生地凸现于学生面前,是语文审美教育屮的重要任务。我们说,美育不同于徳育、智育,它是通过展现形象体系,使受教育者得到具体的审美感受。即便这个形象本身是生活中的丑类,如《儒林外史》中那个悭吝、贪欲、嗜钱如命的严监牛,契诃夫笔下那个媚上欺下、反复无常、如蜥蜴般善变的奥楚蔑洛夫等,虽然作者并不能把他们描绘成“一副美丽的面孔”,却可以“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即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美丽地描绘”他们丑恶的本质,使之转化为具有自我否定价值的美学形象。这样,学

8、生可以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