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学目标阐明方法-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目标阐明方法-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ID:44168636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9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目标阐明方法-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_第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目标阐明方法-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_第2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目标阐明方法-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_第3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目标阐明方法-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学目标阐明方法-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招聘考试:教学目标阐明方法・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学目标阐明方法中的ABCD四要素具体是指一下四占・八、、•1.对象的表述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应注明教学对象,例如,“高三年级(1)班学生”、“参加在职培训的企业员工”等。有的学者还主张在教学目标中说明对象的基本特点。2.行为的表述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成分,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用传统的方法表述教学目标时,较多使用“知道”、“理

2、解”、“掌握”、“欣赏”等动词来描述学习者将学会的能力,如果需要,再加上表示程度的状语,以反映教学要求的提高,如“深刻理解”、“充分掌握”等。这些词语的含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因而使目标的表述不明确,给后续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并不适合。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些的内容。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等都是行为动词,在它们后面加上动作的对象,就构成了教学目标中关于行为的表述。1.条件的表述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

3、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应在哪种情况下评价。如要求学习者“能写岀800字左右的文章”,条件则可能指“在哪些提示下?有哪些资料的帮助下?利用什么工具(电脑写还是手写)?多长时间?”等环境因素。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能不能查阅参考书?”“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2.标准的表述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低程度的衡量依据。对行为标准做出具体描述,是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

4、量三方面来确定,例如:在1分钟以内准备好必需的电脑配件(速度);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误差在±5mm以内(准确性);加工件质量要达到国家II级标准(质量);下面的教学目标实例中均包含了上述“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等四个要素: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周的信息技术强化培训,能够独立操作计算机,至少能正确开关机、操作鼠标、登录学习空间利用课件进行学习,并能用正确的指法在10分钟内输入8~10个汉字。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可以不必将条件、标准一一列出。以下是一些实例:学完

5、本单元以后,学生应能够:给“教学设计”下定义;描述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史中的三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就当前关于教学系统设计与教学论之间概念之争的几种观点进行评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