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部半山区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

东南部半山区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

ID:44212531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9

东南部半山区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_第1页
东南部半山区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_第2页
东南部半山区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_第3页
东南部半山区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东南部半山区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东南部半山区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摘要:玉米高光效栽培,适合平坦的地块,吉林省东南部半山区适宜地块人都低洼易涝且冷凉。2013年,柳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省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方案,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城作方式,解决了低洼易涝和冷凉问题,本文具体介绍了东南部半山区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关键词: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1选地和整地打城1.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集中连片、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易于改变城向的地块。1.2旋耕尽早清除田间秸秆,以利于化冻快,提高地温;当土壤化冻层达到15〜18cm时,进行灭茬,灭茬后旋耕,深度为20cm左右

2、,可以灭茬、旋耕一条龙作业。整地要做到无漏耕、无立城、无坷垃,土块疏松,细碎。1.3城向将罗盘放平,转动罗盘让指针对准0。与180°,然后沿20。和200。划一条直线,这条线就是播种的城向,即磁南偏西20°城向。1.4城距为了减少玉米植株相互遮阴,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城间透光率,增大叶片受光面积,保证玉米全株光照时间最长,确定l・6m为大行距,0.4m为小行距,2彳亍种植,株距为14〜16cm,组成1.6m+0.4m的组合城。1.5施底肥按照确定的城向和城距,每间隔2m划一标志线,按照标志线穿一犁,施入底肥,深度为12cn)左右(根据城的高低进行调整,要确保底肥深度达到1

3、5cm以上)。1.6起大城以所划的标志线(即施入底肥的地方)为中心,打一大圾,城宽100cm,同时刮平城台,城台宽60cm。播种时在大城中间相隔40cm种植2行。2选种和种子处理2.1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活动积温比常年活动积温少100°C左右的耐密型品种。如先玉335、农华101、迪卡516等。种子质量耍达到种子纯度±96%、净度296%、发芽率295%、含水量W16%。2.2种子处理播种15d前进行一次发芽试验;播种前6~10d进行精选种子,去除破、瘪、霉、病粒和杂质;播种前3〜5d选无风晴天把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晒1〜2d;冇条件的地方在预计

4、播种期前,应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种子,以1.0A剂量处理2~3次,处理后5〜12d播种;选择高效低毒无公害含无百威、戊卩坐醇、三卩坐醇或烯哇醇等成份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可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不同防治对象进行种子包衣。3播种和除草定苗1.1播种选用便携式播种器,播种前进行30〜50次的播种量及施肥量的测试调整,达到需求施用量。当土壤5cm深耕层温度稳定通过8〜10°C、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即可适时播种。在大城上行距40cm进行播种,播种密度4400株/667m2左右,播深以3〜4cm为宜,要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种后及时镇压。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8%时,要重镇

5、压,做到随播种随镇压。土壤含水量在22%〜24%时,要轻镇压。3.2除草播种后进行苗前封闭除草。用莠去津混乙草胺乳油(或异丙甲草胺)等配方在玉米播种后苗前进行土壤喷雾。丁旱年份土壤处理效果差时,用莠去津混烟“密磺隆等配方在稗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苗带施药按施药面积酌情减量,施药要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3.3定苗播种后10d每隔5d进行一次查种、查芽,对坏种、坏芽的应及时催芽坐水种。幼苗3叶期间苗,4〜5叶时定苗,去小苗、病苗和弱苗,留壮苗。4施肥和田间管理应遵循“稳氮、减磷、增钾、补微,以缓释长效复合肥为主,尿素为辅,农肥结合化肥”的原则,采用基肥、口肥、追肥的分层

6、施肥、分期施肥及深施肥等方法进行科学施肥。通过测土配方有针对性的确定施肥种类和用量。不提倡“一炮轰”,以免前期烧苗、后期脱肥。底肥:有机肥结合机械灭茬一次施入,入土深度215cm;化肥结合整地起城深施入,入土深度^15cmo种肥:在玉米播种时,施入种侧下4〜5cm。追肥:在7月10〜15日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人工(施肥器)或机械城侧深追方法,施予玉米苗的外侧15〜20cin处,追肥深度8〜12cin。不能施在城上两行玉米之间。FT1间管理与高产示范FT1相同。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先玉335等品种玉米植株高大,容易倒伏,要应用壮丰灵、玉黄金等化控技术控制玉

7、米株高,防止倒伏,同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5收获和秸秆还出玉米苞叶变黄、玉米籽粒形成黑层(将玉米籽粒从果穗拨下,成熟籽粒基部形成一黑层)时,为适宜采收期,一般在10月初。收割时,留根茬高度为30〜35cm,待玉米果穗收获后,将总量1/2的玉米秸秆依次均匀放置在0.4m小城中间,秸秆根部朝向西南,堆放高度不能超过根茬的高度,以防被风吹走,其余秸秆运出地块。作者简介:刘树森(1964.7-),男,柳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