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动人诗词背后的故事

那些动人诗词背后的故事

ID:44213883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那些动人诗词背后的故事_第1页
那些动人诗词背后的故事_第2页
那些动人诗词背后的故事_第3页
资源描述:

《那些动人诗词背后的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那些动人诗词背后的故事1“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情,总是很牵绊人,也很折磨人。纳兰会如何写丧妻之痛、相思之苦?山花子清·纳兰性德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一作“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词中故事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后人多认为她的离世让纳兰容若饱尝丧妻之痛,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中国词史上的高峰。        纳兰性德成婚3年,妻子

2、卢氏即因难产而亡,年仅21岁。多情公子为此哀吟凄唱,写下了多首哀感顽艳的悼亡词,有的在题中明言,有的则像这首,虽无题,但也可以理解作悼亡词。  词上片前两句点出了时序、景色,景中含情。风絮通常指柳絮,柳絮入水即化为浮萍(古人这样以为的),是说春天早已过去了。卢氏卒于康熙十六年阴历五月三十日,正是仲夏荷花开时。“莲出渌波,淤泥不能伤其洁”,泥莲一方面喻指卢氏品性美好,另一方面又有萎落于泥的衰飒之感。这里的意象都有连属的意思:莲与藕,本来相互依存,我是你的根,你是我的花;如今斯人已逝,而藕断丝连,徒留思念无穷已。这里要注重“已”与“刚”两个副词所指示的句

3、法关系,我们把这两句倒过来理解就顺畅了:芳华女子刚与她的郎君结为同心,如胶似漆的生活刚刚开始,不料转眼就遭天妒,香魂一缕随风飘散了。这样一来,这两句写景又成了托喻式的事实描述了。后两句写拈香祭灵,追忆与亡妻的前尘往事。下片承上抒情,首句化用杜牧诗句《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物极而反的原理在情感体验上也是存在的。比如:当至亲至爱的人去世后,最痛苦、最让人揪心的,往往不是号啕大哭的那位,而是神情恍惚、呆若木鸡的那位。这也正是所谓的至哀无声,至痛无文——人在最悲痛的时候,往往哭不出声、说不出话、写不出文来。这种强烈至极的情感以及在它冲击下的人的反常的行为

4、举止之间,隐藏着的巨大的情感张力,这种情感张力,往往也是文学作品最摄魂入魄的表达空间。“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就包含这样一种情感张力。“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说明哪怕明知道自己不该用情如许之深,却仍然不由自主地屡屡陷入到追忆往事的痛苦中去,而每一次断肠回首又都加剧了“悔多情”的情感烈度。至情至性的人,就在这痛苦的沼泽里愈陷愈深,泪流不尽。纳兰性德三十一岁便英年早逝,不能不说与他过深的情感体验有关。2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读来有诗意之美,更有撕心之痛。这首词是悼念亡妻,还是思念友人,藏着怎样的纳兰心事?画堂春清·纳兰性德一生

5、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词中故事纳兰性德寄情诗词,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他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纳兰性德很喜欢用重叠的字词,以此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独特的声律上的美感,也给简单的字词增加了无穷寻绎的魅力。这首词的上片从唐代骆宾王“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6、”(《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句铺染而来。“一生一代一双人”,极言两人情投意合、般配相契,如同天生一对、地造一双。这样难得的造物,本当日日厮守、天天相伴,“争教两处销魂”,怎么就让他们分离两处,彼此黯然销魂呢?既然要将有情人无端拆散,让他们“相思相望不相亲”,备受煎熬,老天你又设了明媚的春光给谁看呢?要知道因花落泪、闻鸟惊心,对伤春之人,一切美丽的景色都是无边的愁海。下片接连用了三个的典故,意思是说如果初见云英还算容易的话,那么离别后再见卿卿却难于上青天;而但凡能够让我与素心人重逢,相访于云河之畔,那么舍弃一切荣华富贵也在所不惜。很多人都将这首

7、词解作悼亡之作,我却觉得解作友情之作更为合适些。就像屈原用性别比兴的手法将君臣关系描写得风流旖旎一样,这首词也是借用了性别比兴的手法,抒发别后再难相见的知己之情。下片“蓝桥遇云英”“嫦娥升天”“饮牛津”三个典故将词境渲染得仙气飘飘,揭示出两人友情的超凡脱俗。纳兰性德好交友,他的渌水亭曾汇聚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康熙十八年因被荐举博学鸿词科而入京城当文官。纳兰对朋友极为真诚,后来这些文学挚友相继离散,是造成他情怀抑郁的原因之一。身在高门广厦的贵公子,却常怀山泽鱼鸟之

8、思。他的那些趣味相投的文学挚友后来从京城复归江南,仿佛飞鸟归林一般纷纷离散。而与同道啸咏于林泉,正如云河畔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