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ID:44246404

大小:5.74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0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1页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2页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3页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4页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导学案春秋时代的管仲是我国古代人地协调和因地制宜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管子·地员》篇中提出:“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表达了人类积极顺应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思想。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哲学家荀况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他在其著作《天论》中提出了天人相关论的核心思想,发表了“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的精辟议论。他认为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掌握规律,“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荀子·性恶》强调依靠人的实践来证实自然规律。荀况是古代中国第一个向自然控制人类命运这一陈旧观念提出抗争的学者。《

2、荀子·王制篇》提到:“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北魏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反映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思想,即农作物的种植必须与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相适宜。墨子认为“顺天意而得赏”,承认人应该按自然规律办事。《吕氏春秋·首时》中提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思考:你知道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经过了哪些阶段吗?答案:点拨: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由最初的“崇拜自然”,到“利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阶段,直到现在的“谋求人地

3、协调”阶段。基础知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采集渔猎时代人类________、______环境,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________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________,但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____的萌芽,两者间的对抗性________,环境遭到破坏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两者间全面呈现________,人地矛盾迅速________原始社会的宗教为什么多以风、雨、雷、电、动物、植物等自然崇拜为主?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_____

4、_____,从环境中获取______和______。(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__。②(2)环境污染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②表现:__________、水污染、__________、固体废弃物污染、__________、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片面追求_

5、_________的发展模式。4.环境问题的危害(1)________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2)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有些已演变成__________,成为制约________和危害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5.环境问题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1)聚落(2)国家在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哪个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什么?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_______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_______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________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持续发展是目的。3.

6、原则__________原则、持续性原则、__________原则。“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案:一、崇拜 依赖 平衡关系 不协调 科学 增强 征服自然不协调 激化 思考讨论点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缺乏理性认识,对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充满敬畏。二、1.(1)环境空间 物质 能量 (2)废弃物 2.(1)①再生速度 ②水资源 矿产资源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2)①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质量下降 ②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噪声污染 3.经济增长 4.(1)全球性 (2)社会公害 经济发

7、展 人体健康 5.(1)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2)消耗资源 发展与人口 思考讨论点拨: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绝大多数的资源,排放了占世界绝大多数的污染物,且其经济发展水平高,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故应在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三、1.当代人 后代人 2.生态 条件 社会 3.公平性 共同性 思考讨论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利用,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而不仅仅是追求数量增长,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重点难点知识点一人地关系的历史问题时期生产力水

8、平人类活动环境问题人地关系采猎文明时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